正文 山東運河遺產廊道的旅遊協作策略與路徑(1 / 3)

山東運河遺產廊道的旅遊協作策略與路徑

名城保護案例與技術創新

作者:鍾行明

摘 要:山東運河遺產廊道的遺產類型多樣,數量眾多,具有較好的旅遊發展前景,然而目前由於缺乏協作,旅遊發展存在諸多問題。以山東運河遺產廊道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旅遊協作的基礎、製約因素,並提出旅遊協作的策略與路徑。

關鍵詞:山東運河;遺產廊道;旅遊協作

Abstract:The heritage corridor of the Grand Canal in Shandong consists of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heritages with good prospects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because of lacking cooperation.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heritage corridor of the Grand Canal in Shandong, analyzes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and the basis of cooperation and proposes the strategy and paths of cooperation.

Key words:The Grand Canal in Shandong ;heritage corridor;tourism cooperation

中圖分類號:C9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144(2014)-05-69(4)

1 研究背景

遺產廊道(Heritage Corridors)的概念起源於美國,與綠色廊道相對應,是指擁有特殊文化資源集合的線性景觀,通常帶有明顯的經濟中心、蓬勃發展的旅遊、老建築的適應性再利用、娛樂及環境改善[1]。遺產廊道是對線性文化遺產的一種區域化的保護方法,這種保護方法“在保護中強調遺產的文化意義和自然價值,強調文化遺產保護和自然保護並舉,是一種追求遺產保護、區域振興、居民休閑和身心再生、文化旅遊及教育多贏的多目標保護規劃方法”[2]。王誌芳等提出了遺產廊道的特征和選擇標準[1],根據這一研究成果,大運河是一種典型的遺產廊道,山東運河在整個大運河中占有重要地位,現存遺產豐富,類型多樣,價值較高,在整個大運河遺產廊道中極具代表性。

近年來有許多學者從遺產廊道的視角對大運河的保護與旅遊開發進行研究,涉及大運河整體保護的理論框架、遺產廊道的構成、遺產廊道旅遊價值的評價體係、工業遺產廊道的構建、遺產廊道的開發與保護、遺產廊道的寬度等方麵,這些研究多是關於運河遺產廊道的基本理論及基礎性問題。如吳元芳以山東棗莊市運河為例,討論了基於遺產廊道模式的運河旅遊開發問題[3]。

“區域旅遊協作、區域旅遊合作、區域旅遊聯合等雖提法不同,但內涵、外延基本一致。”[4]區域旅遊合作,是指區域範圍內不同地區之間的旅遊經濟主體,依據一定的協議章程或合同,將資源在地區之間重新配置、組合,以便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旅遊經濟活動[5]。國際上對區域旅遊合作的關注始於20世紀80年代,國內對這一現象的研究在2005年之後出現了若幹個高峰[6]。研究主要集中在區域旅遊協作理論、區域旅遊協作空間模式、區域旅遊協作機製等方麵。如沈山等以運河文化主題為例,探討了主題性旅遊協作聯盟及其構建[7]。有關山東運河區域旅遊協作的研究相對較少,如彭遠新等提出了山東段運河區域旅遊合作的構想[8]。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學界對遺產廊道的旅遊協作研究相對較少,對山東運河遺產廊道的旅遊協作研究則更少。

2 山東運河遺產廊道概況

山東運河遺產廊道是指山東運河河道、運河遺產、運河解說以及遊步道所構成的帶狀遺產區域。從空間上泛指當前山東省行政區劃內的京杭運河,主要包括會通河(臨清至台兒莊段)及德州境內的南運河部分河段。山東大運河全長510公裏,從南到北依次流經棗莊、濟寧、泰安、聊城、德州5個地級市,20個縣區。

3 山東運河遺產廊道旅遊協作的條件

3.1 運河遺產類型全、數量多、知名度高

運河遺產指的是大運河水運體係及其沿線分布的,反映大運河水利工程在國家層麵上的曆史作用和曆史地位的,並有相關考古證據、實物、科學數據和確切的參考文獻證明的,與大運河發展曆程直接相關的,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遺跡和遺物。運河遺產具有多種類型,根據《大運河遺產保護規劃第一階段編製要求》[9],運河遺產包括如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