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拿親情來用(1 / 1)

卷首論壇

作者:張金明

當“親情”被作為一種要挾的手段時,現在一些電視劇的觀點,似乎和曹操、劉備等古代政治家的做法不一樣。

曹操做袞州刺史的時候,任用畢諶做別駕。張邈叛離曹操時劫持了畢諶的母親、兄弟、老婆、兒女。曹操表示難過,並打發畢諶,說:“您的老娘在敵人手裏,您去吧!”

當部下的親人被敵人俘獲的時候,還沒等對方拿部下的“親情”來挾製,曹操就主動讓自己的部下去投敵。

畢諶表示自己沒二心,曹操稱讚他,為他的悲慘流了淚。可是,離開曹操後,畢諶卻逃亡而去。曹操破了呂布(張邈是呂布的手下)時,生獲畢諶,大家都為畢諶的生死擔心,想不到,曹操說:“夫人孝於其親者,豈不亦忠於君乎!吾所求也。”——在那“君”就代表“國”的時代,這句話就是說:一個人能對雙親有孝心,哪裏不會忠心於國家!我要的就是這樣的人呀。

曹操既沒有把畢諶當做“叛徒”,也沒有認為投過敵的畢諶有“曆史汙跡”,他任用畢諶做魯相。

後來,曹操接受劉琮投降,追擊劉備的時候,俘獲了徐庶的母親。

與《三國演義》醜化曹操的那些情節不同的史實是:曹操沒拿徐庶的“親情”來挾製,你想,能對畢諶說“您的老娘在敵人手裏,您去吧”的人,哪會如項羽似的齷齪?——徐庶卻向劉備告辭,指著自己的心說:“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

好一個徐庶,就為一個老娘的安危而“方寸亂矣”,他把自己與劉備的“革命大業”放在哪裏?

對此,劉備卻沒罵徐庶“投機分子”,沒視徐庶為“叛徒”,更沒有阻撓徐庶投敵尋母——史書記載:徐庶“遂詣曹公”。

讀史到此,某些輿論宣傳賺不到的眼淚,這時卻流了出來,曹操和劉備雖然是封建時期的政治家,他們卻懂得不抹殺血肉深情,能體諒人性中那一縷親情的溫暖,並不拿它來要挾敵人,也不高高在上地要求部下為之搞什麼“主義的堅貞”。

即使與“敵人”對壘,他們不拿親情來用,活得真實,活得人性!

出於本能,嗬護人性中那一縷親情的溫暖,這也是一種偉大,浩瀚的史冊文字都掩蓋不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