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越也歎了口氣,他也想去祭拜,但眼下他必須忙著訓練新兵。
“城裏情況如何了?”
“還順利吧,東王今天已經發布止殺令了,早上已經組織百姓把清軍的屍體丟進江。估計下午就會開始講教義了。”他答到。
太平軍出生農民,每到一地施行的是官員清兵盡數處死,商賈大戶也是抄家充公,平民便是無傷普之教義。
“我們不用去吧?”太平天國的宗教是強製性的,國內軍民必須信奉上帝,不允許其他信仰。
“不用。”他笑說,然後看見排著整整齊齊正在稍息立正的士兵,“你也太貪了,殿下給的錢如果省一點八百人的隊伍都可以募到,可是你卻隻募了三百兵,其他錢呢?”雖說是在問,但是林鳳祥的眼神正在告訴楊越他懂的。
“不必全部用來招募士兵,其他的自有他用,要知道現在我的兵可是沒人發餉給糧,銅板用一個少一個,必須打勝仗才能得到補充。”楊越道。其實楊秀清給的錢的確比預算的要多得多,糧食也夠五百人的隊伍一個月的補充,但是他並不想招募太多兵,他要在武器上來一點小小的改動。
林鳳祥笑道:“誰讓你自己放著實實在在有糧餉拿的三千兵不要,偏要來自己組建一個獨立營,現在弄得軍中都人盡皆知,有些人說你是腦子不好使。還有流言說,這個營是東王私下命令你為他訓練的親兵營。”
楊越嗬嗬一笑:“我腦子健康得很。”
林鳳祥起身道:“走吧,東王把批條給我了,讓我領你去武器庫領武器。”
“清兵留下來的武器庫?”楊越詫異道。
“嗯,那裏麵武器多得很,東王讓我們快一點,明天開始其他武器不夠的部隊就要排隊進去補充武器了。”林鳳祥小聲道。
楊越聞言馬上站起來,“那我得多叫點人去試武器。”
“全體集合!”
隨著他的命令正在休息的士兵連忙集合,短短十秒之內就排列得整整齊齊,楊越滿意地看了一眼驚訝的林鳳祥,然後回頭命令:“兩人為一排!目標軍械庫!慢跑!”
隨即,武昌城內出現一道奇觀,三百個士兵目視前方,分成兩列,統一步子從人群中不快不慢地跑過。後來那些人才知道這是由東王殿下心腹楊越率領的親兵營。
清朝的軍械庫挨著巡撫衙門不遠。打開被封住的大門,裏麵像是一個倉庫,林林總總擺放著數不盡的武器。
但是楊越深知清朝官府腐敗,這些武器看上去很多,但是能用的卻隻是極少數,所幸他隻需要三百把火銃,不是太多。
在楊越的指揮下,士兵們將倉庫裏找出來的鳥銃聚集成一堆,然後幾個士兵搬來些木靶子。
楊越隨即命令他們挨把的測試,先將能開火的區分出來,然後再從這些好的鳥銃裏麵挑出最穩定的三百把。
其實太平軍和清軍的士兵主要武器都是火銃加大刀長矛,其中大刀長槍等等冷兵器占了清軍中武器的八成,隻有剩下的兩成才是火器部隊,而且就是這些火器部隊的士兵有些有刀劍的都會背一把防身。
然而早在十八世紀,在西方列強,火槍就已經成為了軍中主要戰鬥力。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總共一萬多兵英軍用全火器加大炮的軍隊打敗了十倍於他們的清朝軍隊,清朝傷亡數萬人,而英軍傷亡百餘人,對比之懸殊。當然,其中也有官府無能、軍中腐敗、無戰鬥力的原因。
但是經過後來史學家考證,清朝的武器比西方落後了兩百年左右,這是不爭的事實。
清朝使用的火器主要是抬槍、鳥銃。其中抬槍是自發研製的,主要是全國各地因為起義不斷,起義軍遇到圍剿就躲進山中繼續抵抗,讓清軍的紅夷大炮無法發揮優勢。於是就發明了一種重型火銃,他有形狀類似於架子上的加長火銃,便於攜帶、射程遠、威力大,但是需要兩個人操作。在鴉片戰爭中這種抬槍大規模加入戰場,但是效果不理想,被英軍大炮火槍打個稀爛。
其實楊越心中的理想裝備是英國現如今的普遍裝備,前裝燧發火槍,也是鴉片戰爭英軍士兵的主要輕武器。但是顯然現在條件不足,他隻有退而求其次,用清軍遺留的鳥銃作為裝備。
鳥銃前端小,形似鳥嘴,火力準確度和裝彈的速度都比英國的前裝隨發火槍差得不是一個檔次。
但是楊越相信隻要挑出其中質穩定性最好的那些,組成一支火器部隊。雖然現在遠遠不能與英軍匹敵,但是打清軍還是綽綽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