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尷尬了(2 / 2)

第二步是將黑色的雜質敲掉,選取相對來比較純淨的部分放進坩堝中再次燒造,旨在消除玻璃質中的鐵青色和細密的起泡,形成穩定的可以鑄造玻璃模型的合格玻璃液。

看似難度很,其實關鍵技術便在第二步中。

如何消除玻璃種的青色?

如何祛除其中大量細密的起泡?

這一點,不但是技藝的事,還要找到合適的還原劑。

玻璃質剛剛燒製後如果不脫色的話是深青色的,那不是玻璃,是啤酒瓶。

因為大部分玻璃質中都含有鐵元素的緣故,這就需要高還原劑來還原。

還原劑最好是用二氧化錳!

可在古代你能找到二氧化錳麼?

倒是可以找到替代品火硝,但這玩意是製造火藥的主要材料,私自大量購買會被錦衣衛押送到詔獄的。

所以,隻能從係統中購買二氧化錳。

這樣幹的壞處就是需要高價從係統中購買東西,難以給下麵人解釋這東西的來處;好處就是:別人無法仿冒製作。

即便是將做玻璃的工藝給偷走弄出去,也不見得能夠生產出真正意義上的無色玻璃。

和肥皂不同,鑄造玻璃器皿的模具也有較高的要求。

這模具也不是誰都能弄出來的。

“坩堝的問題解決了?”

除了上述問題之外,還有坩堝的問題。

因為必須保證玻璃質的純淨,所以二次燒製的時候一定要在坩堝中進行。坩堝必須是耐高溫材料,一般的陶器受不住,燒製的過程中容易融化。

可陶器中參入石墨就不一樣了。

“造出來了!”符林自得的道:“找的是歸德府最有名的陶匠,按照師傅的,往裏麵加入了石墨之後,這坩堝即便是在大火中燒一一夜也不會變形。”

“那就好,開始吧!”

三個長相粗壯的弟子負責鼓風,兩個弟子將從河裏撈出來的砂子清洗幹淨,曬幹後和生石灰、純堿按照蘇白衣提供的比例,放入爐子裏開始燒製。

熊熊烈火,即便遠離爐子很遠都能感受到一股熱氣。

周圍的雪大片大片的融化,從遠處往爐子那裏看去,空氣如同水波一樣生出了淡淡的熱紋。

三個弟子不停,連續鼓風燒造,大概過了一個時辰的樣子,符林才揭開燒造爐第一層的爐門,從外麵往裏看了一眼。

眉頭不由自主的皺了起來。

“怎樣?”

蘇白衣也湊過來觀看,可當他看到爐子裏麵的東西的時候,納悶道:“怎麼會這樣?”

砂子、生石灰和純堿在一起燒造,在高溫下確實發生了熔融,成了流體。

可問題是,不像啊!

“取出來看看!”

符林將坩堝從爐子裏麵取出來,青烏烏的玻璃質還是熔融狀態,在遇到外麵的冷空氣之後,兩個呼吸的時間便凝結成了一大塊玻璃頭。

符林將坩堝倒置,從中磕出玻璃頭。

這東西第一次展現在了眾人麵前。

按道理來,根據書中的記載。這玻璃頭冷凝之後,上麵一層應該是淡青色的透明物質,其中充滿了無數細的氣泡,下麵一層應該就是雜質。

可這燒製出來的東西,下麵的雜質黑嗚嗚一片也就罷了,上麵的玻璃質卻也不是透明的。

很青,青到發黑。

蘇白衣還以為是下麵底子太黑反射陽光光線問題造成的,讓人拿著鐵錘將下麵的雜質層敲下來之後,上麵的玻璃質仍舊黑乎乎的。

不對!

玻璃絕對不是這樣的!

“這還是琉璃啊!”

符林看著有些失望。

蘇白衣的眉頭緊鎖,仔細思量了好久,仍舊沒有一點頭緒。

爐子按照要求建設,空間和隔熱層都弄得很好,絕對不會有問題。

大冬太冷,燒製的時候用的不是煤炭也不是木炭,而是幹木材,可能會有些影響。可溫度地點絕對不會將玻璃質的顏色變化成這個樣子!

那就是原材料!

純堿和生石灰都不會有問題。

那麼,很有可能是石英砂的問題。

當初在蘇白衣的理解中,河沙應該都是石英砂,現在看來,石英砂和河沙應該還是有本質的區別的。

可石英砂到底是什麼樣子?

前世的時候蘇白衣也沒有見過這東西,所以也不好界定。

看來,隻能從係統中找本書來學習一下了。

花肥桃李值在桃李商店中購買了一本礦物學的書,仔細翻找之後,果然找到了石英砂。

河沙,還真不一定是石英砂。

而且,歸德府附近也沒有石英砂的產地!

根據書中所,距離歸德府最近的石英砂產地,在中都鳳陽!

這就尷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