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惠能)
時空相隔千年,至今讀起來,還是讓人頗有些醍醐灌頂的頓悟和出離塵世喧囂的大感慨,大智慧。
看寺門外的簡單介紹,劉一鳴就懂了是什麼意思,達摩一脈,指的是達摩自天竺帶來禪宗,衣缽傳人中為後世所稱道的弟子,神秀祖師,慧能老祖...
劉一鳴暗自感慨,原來留仙寺的曆史還如此悠久啊,而且禪宗自留仙寺發源弘法廣播四方之後,各地高僧輩出,卻再不能以“祖”稱之,皆因祖根在此啊。
想一想,世間事多奇妙,也許你正踏著的這塊斑駁的石階,千年前,歐陽修,蘇東坡就曾經走過...歲月滄桑,物是人非啊,隻有這些曆經千年風雨的古跡在躲過戰火罹難,避過天災人禍之後,幸存下來的曆史印記,在它的信徒們默默的守護下,見證著這世間的蒼涼。
留仙寺山門前,已經有很多遊人了,順著台階進入寺內,空闊遼遠的滄桑感便撲麵而來。
寺廟依山而建,大雄寶殿,聖母殿,麻城殿,真身殿,天王殿,迤邐展開,紅牆碧瓦,翹脊飛簷。
仰頭望去,如龍飛鳳舞,妖嬈藍空,大雄寶殿端居正中,門前左右又有兩塊石碑,細看之下,可了不得,原來是宋代兩位皇帝宋徽宗和宋英宗的手書:“天下祖庭”、“天下禪林”,鐵畫銀鉤,盡顯雍容大度之氣。
寺院中,麻石鋪地,寬廣潔淨,樹木參天,濃蔭滿地。曲徑回廊,飛瀑濺濺,好一個佛門清修的世界。
可能是放假的緣故,人比往日要多,蘇眉印象中,以前來,沒這麼多人呢,拉著劉一鳴的手,熟練的往後山繞過去。
遠離了前麵殿宇中的人群,過了一天門,劉一鳴頓時覺得眼前一下悠遠開闊了許多,走在麻石板鋪成的古道上,隻覺得風中帶著鬆香,暗暗的浮動。
陽光透過樹林,雖是深冬季節,那光影投射下來,把他的衣裳都染得斑斑點點,每一塊石板可都是千百年的古物呢。
路兩邊不時有古今僧人舍利塔豎立著,無聲的向後來人訴說著追隨留仙寺的老祖們開山建道場的艱辛和榮耀。訴說著護送惠能老祖下山逃亡的驚險和神異。
幾人合抱不過來的古青檀樹,老怪奇倔,千百年來守護著古老的留仙寺,守護著斑駁歲月的滄桑。
一路小跑著,蘇眉和劉一鳴到達了山頂不遠的一處平整空闊之處,再向上,已經沒有攀爬之徑了,倒是峭壁間有流水清淙而下,放眼四顧,心曠神怡,一覽眾山小啊。
山如彌勒佛,將留仙寺半包圍在懷中,滿山的鬆竹雖然失去了不少的蔥蘢之色,依舊和巨石峭壁緊緊相繞,山下,村舍阡陌縱橫交錯,好一副冬日山景圖。
這個時候,劉一鳴才看到,這山頂還真有一池,池水引自山頂的山泉水,清澈透明,無垢無塵,池子在山頭綿延著向前伸展,中間還有巨石相映成趣。
天橋?這就是蘇眉說的天橋吧?
池子上一木橋,隸屬的紅色字體“天橋”二字,很醒目,天橋沿著池子蜿蜒的方向修建延伸,在中間還彎了幾道彎,九曲回廊一般。
除了蘇眉和劉一鳴,山頭還有比他們更早的一些人到了,正在那開心的說笑拍照呢。
“來呀...快來呀。”蘇眉喊著劉一鳴,俏臉如花,站在橋上對還在四顧遠眺的劉一鳴招著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