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蘇共蛻化變質是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1 / 3)

特別報道

作者:李慎明

關於蘇聯及蘇共解體的原因,各種觀點雜陳紛爭。我們認為,蘇共垮台、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並不在於“斯大林模式”即蘇聯社會主義模式,而在於從赫魯曉夫集團到戈爾巴喬夫集團逐漸脫離、背離乃至最終背叛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和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所致。從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分析。

一、一定要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立場上來研究。從本質上說,由於每個社會各個方麵的人士所處的生活狀況和生活條件不同,他們會對同一個重大曆史事件得出不同的結論。在根本利益有著完全不同的群體存在的社會裏,對顯而易見的最基礎性的社會問題,常常會有著完全不同的對立看法。在人民大眾看來完全是複辟和劇變的事件,也會被另一些人稱作“革命”或“獲得自由”。由於人們的認識不同,特別是所代表的根本利益不同,對蘇共垮台、蘇聯解體的原因及教訓的結論,總會有不同的陳述甚至激烈的爭論,不要企求也決不會完全一致。但是,是不是沒有完全的統一定論,就不存在一個真理性的正確的結論呢?不會的,那種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相對論和折中主義在曆史的長河裏是站不住腳跟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世界上所有真正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也是世界上所有真正的共產黨人包括黨員學者始終不變的價值觀。因此,我們隻能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立場上來研究蘇共垮台、蘇聯解體的原因及教訓,而不能站在其他立場特別是與最廣大人民群眾相對立的立場上來研究。如果站在其他立場特別是與最廣大人民群眾相對立的立場上來研究,就不可能得出與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相一致的結論來。對蘇共垮台、蘇聯解體根本原因的不同解讀,本質上都直接或間接反映了不同研究者的不同的研究立場。從一定意義上講,國際國內資本對前蘇聯偽曆史的撰寫與出版發行都起著決定性的主導作用。2010年4月,筆者第四次訪問俄羅斯,與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社會大學校長茹科夫進行交談,他說:“蘇聯解體前後,俄羅斯的曆史教科書如雨後春筍,成萬上千。但很多教科書是獲得國外索羅斯、卡耐基、福特等等基金會資助的。拿這些外國基金寫教科書的人已經在莫斯科郊外買了大別墅,但他們清楚地知道是他們偽造了曆史,知道他們對蘇聯人民有罪而現在躲在別墅裏不敢見人。”這就是說,有的“曆史學家”把撰寫曆史做成了聚斂財富的產業。這樣的所謂“曆史”,對一些人來說,確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這種打扮,也確是不能長久的。

二、一定要用社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來判斷。我們常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這裏所說的實踐的前麵省略了“社會”兩個字。這也就是說,我們所說的實踐決不是個別人、個別政治集團或社會集團在短時間內的實踐。這裏所說的實踐,其主體是指億萬人民群眾,其時間是指一定的曆史跨度。這是我們共產黨人始終不變的真理觀。有人總是說蘇共垮台、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在於蘇聯的體製,讓我們來看看實踐中的事實,就不難得出正確的結論。大家都知道,蘇聯的計劃經濟體製始建立於20世紀20年代末期,從那時起至1975年大約50年時間內,蘇聯經濟發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不管我們用蘇聯官方的統計數字,還是西方數據,都可以證明這一時期蘇聯經濟發展的速度超過除日本以外的所有資本主義國家。而蘇聯經濟發展的前提是“實現最大的社會公正”,在這一點上,資本主義國家更是做不到。由於實行了社會主義製度,建立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製,早在1940年前後,蘇聯就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建成為一個先進的工業化國家。西方有個統計,30年代蘇聯工業機床進口量的比例曾達到85%~90%。二戰開始後,這些產品全部由蘇聯自己生產,這反映了蘇聯工業和技術的進步。當然,這也不等於說,蘇聯建立的計劃經濟體製不存在缺點和問題。實踐在繼續,認識也在繼續。再經過數年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實踐,我們有更加充足的信心,會對蘇共垮台、蘇聯解體的原因及教訓看得更加清楚。

2003年9月20日上午9點至下午2點多,在莫斯科我國駐俄羅斯使館,筆者與俄國曆史學家羅伊·麥德維傑夫整整談了五個多小時。他說:“2001年9月11日,是赫魯曉夫去世30周年。為了解人們對赫魯曉夫的感情和評價,一大早,我就趕到新聖母公墓赫魯曉夫的墓地。我從早看到晚,共有46人前來祭奠,但全是赫的親屬,其他外人沒有一個。這能反映現在俄羅斯的人們對赫魯曉夫的評價。而列寧、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和安德羅波夫都有人紀念。”筆者想,人民是公道的,社會實踐是公道的。

三、一定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馬克思主義認為,現象是本質的外部表現,本質是現象的內部聯係。有時候,現象徹底地反映本質;有時候,現象部分地反映本質;有時候,現象則徹底地掩飾本質。因此,我們要認清事物的性質,僅憑直覺和感性認識不行,必須透過現象,上升到理性思維,這樣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質與規律。馬克思在論述1848~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時說:“1848~1849年的革命編年史中每一個較為重要的章節,都冠有一個標題;革命失敗!在這些失敗中滅亡的並不是革命,而是革命前的傳統的殘餘”。(《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376頁)同樣,我們可以得出以下這樣的結論:在1991年前後的蘇東劇變中,1.失敗的不是馬克思主義,失敗的是自赫魯曉夫始逐漸脫離、背離乃至戈爾巴喬夫最終背叛馬克思主義、惟西方馬首是瞻的另一種教條主義。2.失敗的不是社會主義或“斯大林模式”的社會主義,失敗的是自赫魯曉夫始逐漸脫離、背離乃至戈爾巴喬夫最終背叛社會主義的另一種形式的資本主義,亦可說失敗的是社會民主主義。3.失敗的不是真正和原來意義上的無產階級的先鋒隊——蘇聯共產黨,而是自赫魯曉夫始逐漸脫離、背離乃至戈爾巴喬夫最終背叛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和人民群眾的、從本質說已經完全蛻化變質為資產階級的政黨。對斯大林時期的蘇聯共產黨來說,其在理論上的錯誤,主要是僵化、教條,但對自赫魯曉夫始特別是到戈爾巴喬夫時期的蘇聯共產黨來說,從形式和表麵看,雖然也有不少僵化與教條的東西,但其本質已經開始並逐漸乃至最終的完全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