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開欲遍,一夜秋聲轉。殘綠斷紅香片片,長是西風堪怨。莫愁家住溪邊,采蓮心事年年……”
荷塘傳來一個女子的吟唱,使得這江南的秋天更加哀婉。
那女子十三四歲,生得清新脫俗,恰似萬綠荷葉中一抹淡雅的白花。隻是她麵容看上去有些憔悴,眉頭微蹙,讓人不禁憐惜。
“多麼標致的美人啊!”
茶館裏,一位富家公子看見女子忍不住感歎。
“可不是嘛!”茶館老板娘接過話茬,“隻是可惜了呀!”
“這話怎麼說?”
“她呀,祖上是太醫,家道中落,一家人流落到這江南小鎮,也是淒涼得很喲!”
“這江南的溫婉自是要她這樣的美人來相配!”
“公子有所不知呀,她本來是嫡女,在家的地位卻遠遠比不上那個呆頭呆腦的庶子!”老板娘擦擦手,接著說道,“這家業向來傳男不傳女,她那個庶母呀,仗著自己生了個兒子,霸道橫行,所有髒活累活都交給她一人!可憐的娃呀,瞧是臉上都苦得都沒什麼血色啦!”
“那,她可曾有了人家?”
富家公子追問道,似乎是有意解救這位姑娘。
“說起這事兒就更氣人啦!她父親啊,打算把她嫁給張地主家的傻兒子,好湊些盤纏給庶子進京呢!”
富家公子不再言語,看著那搖船緩行的倩影,慢慢飲了一口剛衝好的龍井。
那女子姓唐,名蓮子,祖上三世為太醫,一家人在京城過著還算富足的生活。怎料一場宮廷內鬥使其祖父卷入其中。祖父入獄,祖母在家上吊自盡,父親唐承義帶著妻子和女兒逃離京城。那時的蓮子隻有一歲。
這唐承義和蓮子母親唐柳氏,原是情深意篤的一對恩愛夫妻。一路流亡,一路行醫,唐柳氏始終不離不棄。最後落腳於這如畫的江南小鎮,齊心開了這麼一家唐氏醫館。
“娘子,這一路真是辛苦你了。”
“你是我的相公,不管你去哪兒,我自然相隨。不管多窮苦,隻要一家三口在一起,我就滿足了!”
三口之家的生活漸漸安定,而偏偏此時,唐承義上山采藥,救了一位欲求自盡的女子。那女子雖說不是貌美如花,卻也年輕,無父無母,身世淒苦,唐承義便心生憐憫,索性將她帶回了家。
唐柳氏見丈夫帶了個年輕女子回家,卻也不氣不惱,她相信丈夫的為人,和丈夫一起盡心盡力地照顧這位餘姑娘。到了很久以後,唐柳氏才明白過來,讓自己輸得一敗塗地的,正是當年的自信和善良。
雖然唐承義精心經營著醫館,愛憐著妻子和女兒,也少有抱怨,但,他也會經常憶起祖上的無限榮耀,為自己身為禦醫之後卻落得這般境地,感到歎息。這一切,唐柳氏都看在眼裏,她不求自家能飛黃騰達,隻求丈夫能心情舒暢,少一些鬱結。
而當那位餘姑娘來了之後,唐柳氏發現,丈夫的笑容多了,也不再一個人慨歎。
於是,唐柳氏主動做起了媒人,給丈夫和那個女子牽起了紅線。
“有妻若此,夫複何求!”
唐承義感懷妻子的大度,也許諾永遠善待妻子和蓮子。可是,當餘姑娘搖身一變為唐餘氏之後,一切都已經不在唐承義的控製之中了。
唐餘氏自小無父無母,但豐富的社會經驗讓她更加機警。她知道穿什麼樣的衣服能讓男人流連忘返,也知道說什麼樣的話能讓男人心花怒放。相比之下,唐柳氏的端莊卻顯得索然無味。
唐餘氏心裏明白,自己不過是個側室,再怎麼得寵也掙不來地位。就在唐餘氏為此煩惱的時候,為唐家生下了一個兒子。唐承義大喜,而她,覺得這是上天給她的最好的翻身機會。
她要靠著兒子揚眉吐氣,把唐柳氏那個正房踩在腳下!
原本唐承義心疼蓮子,現在有了個能繼承家業的兒子,自然是開始偏心了。在唐餘氏的勸說下,他也不教蓮子習讀醫書。而唐餘氏讓蓮子做些粗活,他看在眼裏,也不曾指責。
兒子被當成寶捧著,女兒卻被庶母當成渣踩著。
比不上唐餘氏的妖媚,比不上唐餘氏的淩厲,唐柳氏也失寵了。
一家的重心轉移到了這個側房和庶子的身上,而醫館裏的雜役和學徒也都是些見風使舵的人,全部巴結著唐餘氏,鄙夷著唐柳氏。
蓮子同母親一樣心善,寡言少語,對這一切隻是默默忍受著,習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