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霄站在北市場的街上,正在朝著離開的方向走著!身邊到處都是擺攤的商販,吆喝聲此起彼伏,那玲琅滿目的貨物讓人都有點目不暇接!
在街道兩側,林立著各種店鋪,門口人來人往,十分繁華!大街上也到處都是人,來來往往好不熱鬧!
這就是位於黃寺地區“十間房”的北市場,奉天最繁華的地方
皇寺,全稱“蓮花淨土實勝寺”,因清皇太極賜建,也稱“皇寺”。又因喇嘛教有紅教、花教、白教、黃教之分,而實勝寺喇嘛為黃教,戴黃帽,寺院建築也是黃色,又有“皇寺”之稱。
實勝寺始建於清崇德元年,也就是沈陽故宮落成的那一年,建成於崇德元年。建實勝寺的起因,據《清代全史》 第一卷載:“後金天聰九年( 1635 年),皇大極滅強大一時的蒙古察哈爾林丹汗,林之妻囊囊太後及額哲太子歸順,並獻出中國曆代傳國玉璽、瑪哈噶喇金佛和金字佛經,後用白駱駝載之,行至盛京(沈陽〕西郊三裏(現皇寺)臥地不起。”
《陪都雜述》中記載:“白駱駝墳在城西五裏即當日載瑪哈噶喇佛來者。” 皇太極得知後,賜在此地建喇嘛廟。為表示他對喇嘛教的重視和信仰的虔誠,為炫耀他征服大漠南北蒙古族部落的功績,取名“蓮花淨土實勝寺”。並親賜‘蓮花淨土實勝寺’大印一枚。
此後,皇太極在每年的正月(舊曆一日)上旬都要率領諸家親王、大臣和前來朝賀的蒙古各部烈到實勝寺拜佛。
1921年,張作霖為開通地麵、繁榮城市,旨在發展民族經濟,與外國商埠地競爭,下令在皇寺地區“十間房”附近,開發北市場。隨後,奉天衙門放地號。
一些大商人、大地主爭先恐後領地、租地、建房。幾年功失,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出北市、民生、中原三大百貨(今沈陽百貨大樓舊址);中央大戲院(今沈陽大戲院)、大觀茶園(今遼寧青年劇場)、共益大舞台(今北市劇場)三大劇場。奉天座(今民族電影院)、保安電影院(今群眾電影院)、雲閣電影院等 3 家影院。
後來又陸續有了金店、飯店、浴池、藥房、妓院、茶社、大小客棧、服裝店、鍾表店、放款店、理發、照相、花會、煙館、賭局、當鋪等,不勝枚舉。隨著商業的發展,人煙日益稠密。說書的、唱戲的、摔跤的、賣藥的、拔牙的、修腳的、耍猴的、點痣的、賭博、算命的、變戲法的跑馬戲的、演驢皮影的、說相聲雙簧的、打把式賣藝的,五花八門,無奇不有。另外,民以食為天,市場繁榮、人氣鼎盛.推出一些地方小吃,如:起褶包子、青絲玫瑰的油茶麵、恰鉻麵、神麵、碗地、涼粉、煎餅果子,片粉、切糕、五花糕、冰糕、燒餅等。如:老邊餃子、三合盛包子、三盛軒壇肉、順發園鍋烙、常家館燒麥、普雲樓八鍋醬肉、春發祥的肚、於家館的魚、公樂飯店的燒海參、潤泉居的陳紹清酒,林林總總譽滿奉天。正是:酒肆林立、人聲鼎沸、旗幡飄蕩、茶坊溢香。當時的北市場以“彙集五行八作、輻揍商賈遊人”的繁榮著稱,是與太原街、中街齊名的沈陽三大繁華地區之一。可與當時的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場、南京夫子廟、上海城隍廟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