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非常完美(1 / 2)

雖然夏洛特閑的沒事給自己立flag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但他確實做到了渾身插滿flag而不倒。

就像這次——

“點映成績還真不錯啊!”

看著《烏雲背後的幸福線》點映一周的各種數據,查理茲不得不承認,夏洛特之前的話,確實是有道理的。

首先,電影的上座率很高。

這倒不算什麼稀奇的事情——

畢竟,點映的電影,一般放映屏幕數量極少,個位數都不算稀奇。這種情況下,即使電影題材比較小眾,對電影感興趣的觀眾隻要不少到極點,也隻能排隊觀看了。

——這自然會造成不錯的上座率。

——當然,這是以電影的質量上乘,能夠形成口碑效應為前提的。

而這,也正是《烏雲背後的幸福線》點映數據中,比較不錯的第二點——

觀眾整體評價很高!

90%的觀眾,給出了a+的評價。

這已經非常不錯了。

應該說,在現在這個年代,《烏雲背後的幸福線》中的故事,算是比較新奇有趣的。

雖然結局並沒有《泰坦尼克號》那麼震撼人心,但大團圓結局也有著大團圓結局的優勢。

畢竟,無論一些觀眾嘴上怎麼說悲劇更美,但對可能有些庸俗的大團圓結局,大家終究還是喜聞樂見的。

而《烏雲背後的幸福線》這個故事還真的如夏洛特宣傳中說的那樣,某種角度上,是與《泰坦尼克號》截然相反的——

《泰坦尼克號》的結局是個悲劇,而《烏雲背後的幸福線》的結局則是溫馨的大團圓;

《泰坦尼克號》中的愛情宛如童話,可《烏雲背後的幸福線》中的愛情卻帶著幾分現實,偏偏又詭異而有趣——

“這是兩個有精神障礙的人的愛情故事。男主角絮叨卻樂觀,而女主角則古靈精怪,他們都不是愛情故事中常見的男女主人公性格,卻偏偏為我們演繹了一場動人而有趣的愛情故事。”

——茱麗葉·蒙太古在自己的專欄中這樣評價著《烏雲背後的幸福線》。

作為一個影評人,她出道時間不長,影響力倒不小。

她是一個專注於愛情電影的影評人,尤其喜歡大團圓結局。這點,從她的筆名中,就可以看出一二——

要知道,如果《羅密歐與茱麗葉》中,兩位男女主人公沒有死亡,那他們結婚後,茱麗葉的全名就應該變為茱麗葉·蒙太古了。

——用這麼一個名字作為筆名,茱麗葉·蒙太古的愛好可見一斑。

她在自己的專欄中讚歎道,

“我之前並沒有觀看《烏雲背後的幸福線》的計劃,但在晚上9點看完《泰坦尼克號》後,因為心情一時不能平靜,不想回家的我,就又隨便選擇了一部電影來看。”

“在我看來,這部在年底點映的電影,八成是典型的奧斯卡係影片——一般來說,這樣的電影中,往往喜歡表現複雜的人性,其中就算有愛情故事,也很少有能讓人看了後覺得溫馨的。”

“然而,我發現我錯了!”

“《烏雲背後的幸福線》確實是一部溫馨的愛情故事,而且非常有趣。甚至於,電影的女主人公蒂凡尼,讓我想起了奧黛麗·赫本的一部名作,《蒂凡尼的早餐》——雖然查理茲·塞隆與奧黛麗·赫本飾演的角色,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