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村並不是漫山遍野的石頭壘成的,其實山上的石頭並不多,隻是因為附近每一座山上的大石頭都顯得嶙峋陡峭,遠遠望去,在群山中迷霧繚繞,突兀的石頭便各具形態,就像移動著的巨獸一般,老一輩人對此處的石頭倍感榮耀,因此取名為石頭村。
石頭村的人過著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耕種日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數十年如一日,踏著土地唱著山歌無欲無求,四麵群山翠疊,山清水秀,微風過處,空氣中便彌漫著清新醉人的味道,如仙境一般。
石頭村裏大約住著有四、五十戶人家,彼此分散居住,隻是在東頭的路口是朝著前往永安鎮的方向,那裏集中居住了十來戶人家,所以村裏人常常隔三差五地聚集在此處交易,或者相互了解些各家各戶的情況以及外麵傳來的信息。
在村莊的後山坡的一塊平地上麵,清晨的陽光還不是那麼令人感到燥熱,十二歲的魯樅身著一身淺藍色的衣服,用一根玄色的布帶紮在腰間,挽緊右臂上的衣袖,再一次緩緩地向前伸出右手,然後深深吸一口氣,待心情平靜下來,腦中思索著剛才所演練的動作,由慢到快地運行著力量。
魯樅在空中一點點的導引著右手,從手指到手腕再到手臂便跟著顫動,由慢到快的移動變換著手形,於是眼前展現著無數個手印,空氣中也不斷傳來氣勁破裂的聲音。
魯樅又很快感覺到了那股暖流的存在,並且在手臂裏發現了那根無形的線條,魯樅小心翼翼地運行著,那根線條隨著魯樅的手臂來回移動了幾次,他此時顯得無比緊張,心裏暗暗期待著,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那若影若現的線路最終沒能持續下去,慢慢地消失不見。
魯樅黯然歎息,明白自己再一次的失敗了。
這是魯樅在家中祖輩所流傳下來的雜記裏無意中翻看到的一本關於脈通技法的冊子,雜記中的隻是簡單記載著:按照脈動的節奏導引手印的氣勁快速移動,將手臂中的那根無形的脈線振動回環,並且延伸到手臂上發出七色的光彩,掌印由點彙成麵,才算是真正到達脈通的技能,手上的動作才能靈活到極致。
今天已經是第十次的嚐試了,每次都感覺缺少了點什麼似的,魯樅並沒有就此放棄,他緩緩地坐在平坦的草地上,認真思索著剛才的每一個動作,希望從中尋找到失敗的原因。
太陽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升得老高,無數道炫目的光線照射在魯樅小小的身影上,魯樅從沉思中清醒過來,看看天色,估計時間已經不早了,便站起身來,沿著山下崎嶇的小路向著村莊跑去。
魯樅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世了,據說當時父母與爺爺、幾位叔伯一同前往皇城修建宮殿,就在快要完工時,不幸一座偏殿因受雷擊導致倒塌,全部被壓在了地底下。後來,魯樅便和外公來到了石頭村並生活在這裏。
魯樅回到村莊南麵的屋子裏,看見桌上已經擺好了飯菜,這是外公為他準備的,魯樅每天都是這個時候從後山上回來,匆匆吃過早飯,魯樅便來到自己的房間裏提出一個木匣子,之後進入左側的木器坊,開始了一天的木器雕刻工作。
打開木匣子,魯樅取出雕刻刀具,包括平刀、圓刀、斜刀和玉婉刀等,將刀具鋪在桌子上,魯樅拿起一根木頭看了看,首先用平刀開鑿,數十刀下去,木頭很快形成一個粗糙的人形,又換過斜刀進行五官刻畫與肢體的鏤刻,最後再用玉婉刀進行修飾,大約一刻鍾功夫,一具精致的小童木偶就出現在魯樅的手中。
魯樅停下手中的動作,輕輕地揉動了一下右手拇指和食指上的繭皮,又開始繼續雕刻,當魯樅完成第五個木偶的時候,便聽到身後外公進屋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