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節 貪癡嗔戒定慧(2 / 2)

“擁有自主意識的怨氣?你說具體點,我還是不明白”,李雲飛很坦誠的向小美請教。

小美說道:“其實這再正常不過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麵性,也一定有它的兩麵性,比如有明就有暗,有陰就有陽,同樣,有善就有惡。主人修習的百道經以及之前吸收的大部分靈氣,細分的話,其實就是道家的真氣。就算是從皇宮中吸收的真龍之氣,也是由佛道之氣相容而成。”

小美就像個得道高僧一般對李雲飛說了起來,一字一句中無不透露著禪機,倒把李雲飛說的越來越迷糊了。

“小美姐姐,別整這些玄乎的,你就用白話給我說說這鎮妖塔中的什麼怨氣是怎麼回事就行了”,李雲飛苦笑的對小美問。

“佛家講究貪嗔癡戒定慧,那成精的怨氣,便是由這貪嗔癡而來。縱然真龍天子,卻也隻是凡人而已,吃的是五穀雜糧,念的是權利榮華,又怎會做得到那戒定慧,故而有了貪念,有了戾氣,有了恨意,不知不覺就生出了怨氣,久而久之,這些怨氣凝聚在一起,便成了精靈”,小美道。

小美這麼一說,李雲飛依稀明白過來,不過他還是不太明白,那皇帝九五之尊,吃得好玩的好又不缺錢,他還有什麼可貪可埋怨的?

“正是因為他是皇帝,所以他才貪,而且是大貪,他貪的是權。古往今來哪一個做皇帝的,不想把那龍椅坐穿,不想把權利牢牢抓在手上,有了這個想法,那就已經與佛無緣了。

嗔就是一種偏執的體現,皇帝說的話被稱作一言九鼎,他做的事,就算是錯的,也沒有人敢指出來,正因為如此,這種權利帶來的權威,讓皇帝這種嗔性更加肆無忌憚的表露出來,這又與佛背道而馳。

而癡正是對皇帝那種貪嗔之性更簡單直白的一種反應,是皇帝心性迷失,愚昧無知更明顯的表現,有了這種秉性,皇帝就會如同孩童一般,做事喜歡鑽牛角尖,看問題也隻能看到片麵。

如此,有這貪嗔癡三性,皇帝就顯得比常人更陰沉憂鬱,用你們的話講就是腹黑,曆代皇帝皆是如此。而金鑾殿上麵對群臣,皇帝是一副模樣,回到自己的寢宮,便又成了另外一個模樣,如此,主人這才能在金鑾殿的龍椅上獲得真龍之氣,在皇帝的寢室中遇到怨憤之龍。”

小美這番話說的是有理有據,李雲飛聽的也是恍然大悟,隨即他便想到那日將老頑童放在皇帝的龍床上之後,那怨龍就要附在老頑童身上,奪取老頑童的身體,幸虧當時自己覺得那怨龍又蹊蹺將其趕走,不然當真是害了老頑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