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螞蟻小說——挑戰小說的極限(1 / 2)

作為一種有別於其它小說品種的新文體,螞蟻小說的呐喊嘹亮、鮮活、激動人心。短短幾年,螞蟻小說已形成一道新的文學風景線。

所謂螞蟻小說,是指比小小說更短、通常限定在500字內的一種小說品種。它既是主觀的要求,也是客觀的產物。

螞蟻小說既是超短的,又是“小說”的,是指尖上的舞蹈,是一種高難度寫作。所以從主觀上來說,螞蟻小說的出現,就是為了挑戰小說的極限,並樹立自覺的文體意識,確保其藝術價值。從客觀上來說,螞蟻小說是電子時代和快節奏生活的必然產物。一方麵,來自各種渠道、各種形式的海量信息,令忙碌的人們應接不暇,小說及其它文學作品的閱讀空間日趨狹窄。短、小是曆史趨勢,它表現在各個方麵,也必然反映到文學中來。所以螞蟻小說是應運而生的,是合乎“運道”的;另一方麵,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以文學為代表的精神產品的需求也更加迫切。為了解決這種閱讀空間和閱讀需求的矛盾,螞蟻小說便應運而生了。

小說的源頭本來是“小”的,以後才變成“大說”。現在電子技術、手機出現了,一部分小說會回歸源頭。花一分鍾左右的時間,能讀完一篇小說,並產生審美的速率刺激,沒有比這更令人神往的了。

同時,螞蟻小說產生的背景和基礎,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大眾的文學話語權,這和民主和人權是聯係在一起的。當文學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螞蟻小說的繁榮就會是不可阻擋的。另外,螞蟻小說是一個“文學特區”,它字數少,利於方便地進行各種小說流派的文學實驗。它對現代小說的發展,對小說作者的培養,也發揮了其特殊作用。

螞蟻小說的形體細如螞蟻,卻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一個“大力神”。而且它的載體異常靈活,可以自由進入的領地實在太多了,不僅可以刊載於報刊、圖書、網絡等各種傳統及電子媒體,也可以與廣告相結合,在作品中出現地名、人名或企業名稱,用於各種消費場所的精美圖冊,牆上的掛框,電梯廣告,商品包裝,各色賀卡,新年台曆,企業廣告雜誌……總之,一切商業性、休閑性、工具性的書寫物件,都是螞蟻小說的天然載體。所以它打開了一片新天地,這種優勢是任何其它小說都無法比擬的。

事實上,螞蟻小說的發展速度,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象。2007年8月,《百花園》雜誌首次發表了王豪鳴的“螞蟻小說四題”,並自2008年第1期起開設“螞蟻小說”專欄。隨後,《小小說月刊》《微型小說選刊》《天池小小說》《新快報》《羊城晚報》《小說選刊》《佛山文藝》《文學港》《喜劇世界》《讀者》《特別關注》等50餘家報刊爭相跟進。據不完全統計,從2007年至2011年,國內純文學雜誌及其它報刊選發的螞蟻小說精品已達到15萬餘篇。被選入文集及年度選集出版的螞蟻小說佳作,亦有8萬餘篇,部分作品被報刊多次轉載;許多螞蟻小說作家的作品還作為範例,進入了大學寫作教材;2009年6月,第一部螞蟻小說作者作品合集《中國螞蟻小說十六家》由中國戲劇出版社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