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 胸有成竹(2 / 2)

周棟梁一愣,看著袁天南的眼神驚詫不已,而圍觀的很多人卻茫然四顧,然後又紛紛探頭去看那幅畫,但卻沒有看懂。

周棟梁的內心是震驚的,在他看來,袁天南絕對看不出這就是文同先生畫的《江南翠竹圖》,但是沒想到他一說一個準,心裏極為不服氣,忍不住問:“袁先生,你能說一下《江南翠竹圖》的特點嗎?”

袁天南點點頭說道:“可以,不過我也不是神人,如果有說錯的地方,請周公子多多包涵。”

周棟梁就說:“但說無妨。”

袁天南想了想就說道:“如果大家看過《江南翠竹圖》,就會發現畫中竹竿曲屈而勁挺,似竹生於懸崖而掙紮向上的動態。竹竿用筆圓渾自然,墨色偏淡,節與節之間雖斷離但又有連屬之意。畫小枝行筆疾速,柔和而婉順,枝與枝間橫斜曲直顧盼有情。圖中竹葉更是筆筆有生意,逆順往來,或聚或散,疏密有致,揮灑自如。”

說到這,袁天南停頓一下,看到眾人都在凝神靜聽,就連周棟梁也聽得麵露微笑,頻頻點頭,於是繼續說道:“《江南翠竹圖》在墨色的處理上更富有創造性,以濃墨寫竹葉的正麵,以淡墨表現竹葉的背麵,使全圖更覺墨彩繽紛和有豐富的層次。綜觀全圖,竿、節、枝、葉,筆筆相應,一氣嗬成。充分體現了文同先生非凡的筆墨功力和對竹子的深刻理解。”

袁天南滔滔不絕的評說,聽得眾人驚歎不已,之前的等著看笑話的心情已經被佩服所取代,不再敢對他有輕視之心。

周棟梁雖然很高興,但是他對袁天南的表現也非常嫉妒,心裏很不服氣,總想找機會難住他,讓他出出洋相,在這種小人心理的驅使下,笑著說道:“不知道袁先生對文同先生這個人了解多少?”

袁天南笑了笑,說道:“文同先生乃北宋畫家。字與可,自號笑笑先生、錦江道人,世稱石室先生。文同操韻高潔,不但詩和文章十分出眾,更擅長於書畫,尤長於畫竹。後人稱他為文湖州,其實他從未到過湖州,隻是在晚年奉命出知湖州,但人未到任即去世。然而他的墨竹畫已名揚天下,學者眾多,尤其是元代吳鎮,搜集學文同畫竹技法的宋元畫家總共二十五個人的小傳,編成《文湖州竹派》一書,更向世人昭示其派係的雄厚。”

“而鼎鼎大名的蘇東坡,就是文同的親表弟,又是文同畫竹的學生,也多方為他彰揚,於是“文與可”也就成為墨竹畫的宗祖。周公子,我說得對不對呢?”

周棟梁內心的震撼更加強烈,看來這個年輕人對文同的了解,要比他了解得還要詳盡!

等周棟梁回過神來,連忙假意稱讚道:“嗬嗬,沒想到袁先生對文同如此熟悉,實在令周某大開眼界,受教了,受教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