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花瓶,高度40公分,內繪青花、琺琅彩、粉彩,運用描金,鏤空、轉心、浮雕、淺刻等多種工藝,體態勻稱,色澤飽滿典雅,瓶身鯉魚圖案栩栩如生,配以鏤空水波紋雕花設計,一種富貴、大氣的氣息撲麵而來,恰到好處地映襯了瓶頸上的紅色“吉”字中所蘊含的吉祥之意。
袁天南感歎一聲說道:“這件國寶瓷器全名叫:清乾隆琺琅彩吉慶有餘紋鏤空內青花轉心套瓶。”
“這麼長的名字啊”,慕容依依驚歎起來,接著秀眉一蹙,問道:“為什麼叫鏤空轉心套瓶?”
袁天南說道:“據史料記載,乾隆八年,禦用督陶官唐英與其副手,在景德鎮官窯設計研製出了我國古代製瓷史上設計最精巧、工藝最複雜的三種瓷器樣式,這三種樣式分別叫套瓶、交泰瓶和轉心瓶,並奏請乾隆皇帝禦審。
“其中,工藝最為複雜的正是將這幾種樣式結合為一的轉心套瓶,它分為內瓶和外瓶,內外瓶頸相連,內瓶底部與外瓶內心連接,外瓶瓶身刻鯉魚圖案,配以鏤空水波紋雕花設計,瓶頸上點綴紅色吉字,由外部可以看到內瓶繪製的青花圖案。
“此物雖巧奪天工,但費時、費工、費料,更不易仿製。連乾隆皇帝也覺得其工藝過於複雜,在唐英的奏折上批複說不必照隨常瓷器一樣多燒。
“由此可見,經曆了天災、人禍以及戰火侵襲而有幸留存下來的轉心套瓶,代表的是集曆代製瓷藝術與技術精華於一身的藝術結晶,這麼說吧,這個瓶子,堪稱我國瓷器製作技術的巔峰水平,其價值難以估量!”
“我的天!”大家除了驚歎還是驚歎,慕容依依問道:“那她有價不?”
袁天南說道:“有”
韓大明問:“多少?”
雖然都已經知道這件國寶價值不菲,可他們也想不出來究竟值多少錢。
袁天南說道:“我給你說一個故事,聽完後你們就知道她的價值了。”
“好好好,快說快說。”
慕容依依最著急馬上催促袁天南快說。
袁天南想了想,整理一下思路,然後說道:“八年前秋天的一個淩晨,遠在英國倫敦郊外的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拍賣公司,舉行了一場小型拍賣會,在這個拍賣會上,爆出一個特大新聞,一件清乾隆琺琅彩吉慶有餘紋鏤空內青花轉心套瓶以4300萬英鎊落槌,最後,加上傭金和增值稅,瓷瓶身價達到折合人民幣約5.5億元天價,超過其估價40倍,打破了黃庭堅書法長卷《砥柱銘》創下的4.3億元的中國藝術品單件成交的世界紀錄,創下新的世界紀錄!”
“5.5億?”
三個人驚呆了!
看看袁天南,再看看台麵上的瓶子,恍如夢中!
袁天南雖然也很激動,但因為他早就知道這個寶貝的價值,因此能很快平靜下來,說道:“這件國寶之所以稱為“轉心瓶”,因在鏤空的瓶內套裝一個可以旋轉的內瓶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