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修煉的大概,也明確了修煉的方向,他打算先將先古儒家的思想學說領悟,然後才著寫自己的思想著作。他明折了,儒家的修煉其實就是自己的思想,表象便是這一篇思想著作的文章,用這篇章作為自己的道,無論是攻擊還是防禦,都是通過這篇章裏麵的文字來表現,言出法隨!
突然,洛雲心裏一動,“我不能領悟高深的思想,卻可以從最基礎的東西做起啊?比如文字,文字是儒家修煉的傳承道具,不可缺少,那我何不將基礎築牢,先領悟每個文字的真意,再由一個個的文字中去尋找屬性自己的道,自己的思想?
想到這裏,洛雲翻出手機來,這東西已經很久沒有用過了,還好,大約是末世後也經過了一定的變異,手機不需要再用電來維持,沒電後,還能用靈氣支撐,所以洛雲的手機還能用,不過沒網了。之所以掏出手機來,是因為他記得曾經下載過一個古漢語字典的軟件,想先通過這個軟件來學習每個字的意義。
這軟件中收錄了三千多個古漢字,卻含有一種文明的力量,或者說是含一種大氣運,前古字聖倉頡,創造出三千個文字,生生將人類文明推進了一大步,為人類作出巨大的貢獻,他所創的三千文字,個個都含有大神通,每一個字都含有一種大道規則,為大道不許,所以他遭遇天譴而亡。
這三千字,洛雲相信不可能是倉頡造出的那種先天文字,不會有那麼大的威力,但應該或多或少含有它的威能,洛雲想通過這些文字去領悟大道,雖然這很難,但他還是想去試試,如果成功了,也許這是一條捷徑!
打開軟件,卻需要在輸入框中輸入要查詢的文字,洛雲想了想,古代蒙學都是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開頭,於是先輸入了一個“天”字,搜出的五個解釋:
一,名詞,天空,《蘭亭集序》雲:“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各暢。”《秋聲賦》:“其容清明,天高日晶。”《敕勒歌》:“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二,名詞,天氣;氣候。《賣炭翁》:“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三,名詞,自然;本性。《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隙,導大款(注,這一句,隙和款是用的同音字,原字打不出來,大家可以查查)
四,名詞,古代人們想象中萬事萬物的主宰者。《肴之戰》:“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
五,名詞,人們賴以生存的人物。《史記。酈食其列傳》:“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
洛雲覺得,這個天字,單以這麼五個解釋,遠遠不夠,不過隻是將其記在腦海,卻不多想,然後又分別將後麵的七個字都分別查詢了一下,看上去都不是很滿意。這些解釋都隻浮於表麵,沒有更深的解釋,但暫時卻無法,隻能先將這些表現的解釋理解。
抬頭看去,遠天一輪紅日掛在了西邊天際,層層雲團染上了火紅的霞光,蕩著層層金波。卻已到下午六點鍾,內門之中,洛雲已經辟穀,所以在閉關修煉的這段時日,沒有和大家一起吃飯,隻忙於修煉。他感覺在這麼下去,估計很難突破這道瓶頸,所以才決定明天下山一趟,看能不能找些有意義的事情來做,以期從這些事中對瓶頸有所觸動。
寒冬季節,山上卻鮮花爛漫,洛雲無心欣賞,一路回到了自己的修煉室,為明天的事情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