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年輕的小崗人,正以全新的氣魄,繼承和發展著“小崗精神”。“徽姑娘”嚴靜曾經打過工,開過店,最終還是回到小崗的懷抱,紮根小崗,用自己的行動和智慧,譜寫一曲傳承“小崗精神”的佳話……
驕傲 我是小崗人
2014年11月14日。
天朗氣清,風和日麗。
記者一行,懷著激動的心情趕往安徽鳳陽小崗村。
出現在記者眼前的主人公嚴靜,年輕、時尚、健談,卻又不乏韌勁。在小崗村居民委員會和“小崗人家”,記者聽她娓娓道來她和小崗村的不解之緣。
1978年10月,嚴靜出生於安徽鳳陽小崗村。家裏姐妹5人,嚴靜排行老二。父親嚴銀昌、母親沈思霞均是老師。嚴靜的爺爺嚴家芝,就是18位“大包幹”帶頭人之一。
出生在這樣的家庭環境,再加上下麵還有3個妹妹需要照顧,嚴靜比其他的孩子更加懂事乖巧。放學之後,嚴靜主動為父母分擔家務,照顧3個年幼的妹妹。一家人的生活雖然清貧,卻不乏溫馨。
嚴靜還在孩提時,她就能感受到小崗村的與眾不同。那時,縣裏的放映隊經常會來小崗村放露天電影。村裏的小夥伴們每次見到放映隊,一個個都特別興奮。天還沒黑,村民就搬著椅子來到了放映現場。孩子們在嬉戲打鬧,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則坐在一邊聊天,這樣溫馨的場景,縈繞在嚴靜的腦海,終身難忘。
還有一件事,也讓嚴靜記憶猶新,那就是別的村裏還沒通電,可小崗村家家戶戶就率先有了電燈。喜歡帶頭創新的父親,更是立即買了電視機。由於電視稀少,夜幕降臨時,村民就會陸續來到嚴靜的家裏看電視。
1988年夏天,在政府的幫助之下,嚴靜的家裏最早用上了沼氣。看著家裏有了電視,又有了沼氣,年幼的嚴靜有種特別自豪的感覺,經常便拉著父親問長問短:“別的村裏都沒電,為什麼我們村這麼早就通電了?”父親便會高興地告訴女兒:“小崗人敢想敢幹,敢為天下先,所以小崗村的發展步伐一直走在大家的前麵。”聽了父親的話,嚴靜似懂非懂,隻得懵懂地說聲:“哦,原來是這樣啊。”
嚴靜上五年級時,第一次真正體會到了做一名小崗人的自豪。這年秋天,一部反映鳳陽縣小崗村“大包幹”為題材,熱情謳歌中國農民第一次自己決定命運的電視劇《命運》,來到小崗村進行現場拍攝。那時,大家隻在電影或電視上看過影視片,現場拍攝影視劇的劇組,還是第一次見到。每天放學,村裏的小朋友更是迫不及待爭先恐後往村裏跑,一睹劇組的風采。
最讓嚴靜激動的是,劇組中午的休息場所,竟然就在她的家裏。嚴靜抓住這難得的機會,主動和劇組的人聊天。劇組的工作人員見嚴靜落落大方,便把拍攝影視劇時遇到的驚險刺激的事情告訴她,樂得小姑娘睜大了雙眼,不停地問:“這是真的嗎?這是真的嗎?太好玩了。”
劇組在小崗村拍攝了近兩個月。看著劇組離去的背影,嚴靜雖然有些失落,但作為一名光榮的小崗村人,這種特殊的榮譽感卻一直伴隨著嚴靜。
1996年,嚴靜初中畢業了。那時,村裏很多年輕人都去廣東打工,尋找致富之路。頗有個性的嚴靜也躍躍欲試。父母本希望嚴靜能繼續學習深造,可一心想去外麵闖蕩的嚴靜,義無反顧地跟著同村人來到了廣州一家電子廠。
從沒出過遠門的嚴靜,來到繁華的廣州。她的視野一下子被拉大,巨大的落差感,在她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晚上躺在宿舍的床上,嚴靜的腦海不停地在思索,自己一直引以為豪的小崗村,還拍攝了電視劇,原以為是特別的先進,可來到廣州才知道,差距有多大。短暫的憂傷伴隨著彷徨過後,嚴靜的精神一振:既然爺爺們敢想敢幹,敢為天下先,率先實行了大包幹,作為小崗人,隻要我們自立自強,就一定能將小崗村建設得更加美好。這種精神鼓舞著嚴靜,她覺得自己必須振作起來。
嚴靜將對家鄉的思念拋在了一邊,開始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來。由於是生手,嚴靜雖然非常努力,可第一個月,她隻拿到70元工資。嚴靜不拋棄不放棄,很快就能拿到近300元的工資。嚴靜留下少量的生活費,其餘的全部存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