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天高夜氣嚴,列宿森就位。大星光相射,小星鬧若沸。
天人不相幹,嗟彼本何事。世俗強指摘,一一立名字。
南箕與北鬥,乃是家人器。天亦豈有之,無乃遂自謂。
迫觀之何如,遠想偶有以。茫茫不可曉,使我長歎喟。
話說這太虛浩無邊際,其中包容星鬥無數。在北方天空,有七顆亮星,因其排列成鬥狀,故而喚作“北鬥七星”,又名“天罡七星”,民間俗稱“勺星”。《史記?天官書》中有載曰:“北鬥七星,所謂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係於鬥。”相傳北鬥七宮,曰“七元”,主掌解厄延生:第一天樞星,為陽明貪狼星君;第二天璿星,為陰精厄門星君;第三天璣星,為真人祿存星君;第四天權星,為玄明文曲星君;第五玉衡星,為丹元廉貞星君;第六開陽星,為北極武曲星君;第七瑤光星,為天衝破旱星君。此七星君,合稱“北鬥星君”。
且說南北朝末年,天下之勢北強南弱,已成定局。當時北周武帝宇文邕功業方隆,於建德六年出兵滅齊,得長江以北各地。正欲飲馬江南,不料天不假年,患疾崩殂。後立其子宇文贇為宣帝,未二年而崩。即位者乃靜帝宇文闡,年僅八歲。時有國戚楊堅,生得龍頷虎目,額上有五柱入頂,手中有文曰“王”。大象二年五月,楊堅與漢僚鄭譯、劉昉、高熲、李德林、韋孝寬等合謀,矯製令自己受遺輔政。靜帝年幼,完全為所播弄,登基後即封楊堅為假黃鉞左大丞。同年九月,丞相去左右之號,楊堅遂為大丞相。自此,楊堅大誅北周宗室,孤立靜帝。大定元年,楊堅逼靜帝讓位,改國號為“隋”,自稱隋文帝,定都長安。這般做法雖有違臣道,卻也是周朝氣數已盡,天定興替。故隋文帝即位後,改革前朝舊製,布德執義,萬民鹹服。有辭為證:
阪泉軒德,丹浦堯助。始實以武,終乃以文。
嘉樂聖主,大哉為君。出師命將,廓定重分。
書軌既並,幹戈是戢。弘風設教,改成人立。
禮樂聿興,衣裳裁緝。風雲自美,嘉祥爰集。
皇皇聖政,穆穆神猷。牢籠虞夏,度越姬劉。
日月比曜,天地同休。永清四海,長帝九州。
且說開皇四年一日夜晚,突然響起晴空霹靂。待其止歇,卻見北鬥七星黯然無光,人皆以為不詳。當時在河內郡濟源縣有一戶人家,夫妻二人,男子姓單名文亭,字公軒,文武雙全。曾在軍中為將,與名將韓擒虎甚是投合,後解甲歸田。其妻阮氏懷有身孕,如今十月已滿,分娩之期將至,第二天便生下一子。孩子出生時,單家滿屋遍生異香,數日不散。親鄰來此道賀,皆雲是大貴之兆。正熱鬧時,牆上突然現出一道黑影,高有丈餘,隱約為人形,大叫曰:“小子夭亡,單家斷根!”眾人一見,無不驚惶失措,頓時屋中大亂。猛可裏一道白光飛進屋來,直向那黑影衝去。黑影膽怯,急地化作一股黑氣,逃出單家。白光哪裏肯放,緊隨其後。屋內人中有膽大者趕去看,隻見黑氣正於空中遊走,望東則東有白雲阻之,望西則西有白雲阻之,望南北亦無路去,左衝右突,總是脫身不得。那白光衝到半天裏,變為一隻大鵬,張口將黑氣吞了,便振翼飛去。隨即白雲消散,仍現出晴空萬裏。眾人驚歎不已,俱言單文亭之子有神靈佑護,必是個貴人無疑。因有此事,單文亭遂為其子取名“鵬雲”,表字光佑。一時傳開,濟源縣人人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