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血之孤鳴 002--九天(1 / 2)

---

中原大地山靈水秀,名山大川無數,其中最為聞名的當屬九天山脈。非無山不奇特險峻,非無山不巍峨高聳,然而九天山脈勝在一個“九”字。

九天山脈,峰巒起伏,最高卻有十座山峰,高聳入雲,遠遠望去,隻見雲端,不見山頂。雖有十峰,並非與“九”風牛馬不相及。因為十座山峰的分布竟然蘊含天道之勢,其中一座坐落在正中央,其餘九座則等距等勢分布環繞,峰與峰之間都是連綿百裏,九峰圍繞主峰,九九歸一。

九天山脈每一座山峰都是山林密布、飛瀑奇岩,景色險秀瑰麗,山林間珍禽異獸、靈草妙藥,屢見不鮮,不愧聞名天下,人人向往。

隻是人們更為向往的,卻是屹立於九天山脈上的修仙門派——九天玄宗。

九天玄宗,亦稱九天仙境,簡作九天宗,開宗立派達三千年之久,曆史悠悠,見證了這三千年間的興衰更替。且九天山脈東臨神州,西靠蠻夷,北背冰原,南下南疆,可謂扼天下之咽喉。

三千年來,九天宗開山至今並非一帆風順,曾數度險被滅宗。據傳九天宗的開宗祖師原本是一個茅山術士,主要是替人抓鬼驅邪,移宅尋穴,以此營生。這個茅山道士天生陰陽眼,能見到常人不能見到的汙穢之物,似乎就為茅山一脈而生,年少時就被收為茅山傳人,其本人也立誌要重振茅山一派,可惜鬱鬱不得誌,半生開壇作法,半生流離浪蕩。

這個術士人到中年,倒也有些名氣,人們也叫他做“陰陽先生”,他也自號陰陽子。不過陰陽子起初隻收了兩個弟子。也難怪,茅山一脈終日與鬼邪陰靈作伴,吃的是陽間飯,走的是陰間路(他的名號亦因此而來),自身也是好運自斷,衰運連連,故無人願意入茅山派。這兩個弟子才十歲左右,都是孤兒,無依無靠,走投無路之下才跟了陰陽子。

偶一日,陰陽子替一沒落的修道門派開派祖師搬陰宅,尋穴途中發現了九天山脈。有趣的是九天山脈當時並非叫做九天山脈,那一帶也是人煙稀少,叫作什麼也不得而知。陰陽子登九峰,觀九脈之勢,察九脈之氣,然後探九脈之格局與五行,接著才後爬上最高峰,突發感慨:“遠看則有,近看則無,側看則露,正看模糊。善狀乾坤,天道陰陽,九九歸一。”

“妙也!秒也!秒也!”

最後,陰陽子足足花費三年尋龍,耗時十年點穴,整整十三年才點出一處福澤千年的龍穴。期間,取天地之意,為這片山脈命名——九天山脈,其十座山峰一為中天峰,二為羨天峰,三為從天峰,四為更天峰,五為晬天峰,六為廓天峰,七為鹹天峰,八為沈天峰,九為成天峰,中為玄天峰。然而好景不長,搬完陰宅當晚,那個沒落的修真門派所有弟子一夜間暴斃而亡,竟是他們福薄命弱,受不起此等磅礴的天地氣運。陰陽子自認為是自己害了他們,沒有顧及福緣深淺,於是留下兩個弟子繼承這個門派的衣缽,自己繼續遊蕩世間。

陰陽子七十九歲時自知大限將至,便攜著新收的八個弟子回到九天山脈。竟不知前兩個弟子在修仙一途天賦過人,三五年內少有成就,察覺此地靈氣濃鬱,異象不斷,料定有天地至寶,挖掘並感悟領略,不出五年臻至大乘,乃出遊曆天下,又頗有奇遇,數年前才回到此地靜待師傅歸來。師兄弟十人互通有無,既修茅又修道,於數年後建立九天宗,初代祖師便是陰陽子。

此地靈氣濃鬱,靈草妙藥又多,再加上弟子用諸多靈藥道法續命,陰陽子壽九十九歲。陰陽子臨終囑咐十個弟子:“我一生遊曆天下,再無找到優於此處的靈脈,你們一定要守住此山脈,可福澤子孫後代三千年,絕不可棄。而我一生所學,盡在茅術,特別精於尋龍點穴,不介意你們修道,開宗立派也無所謂,但是茅術玄妙精絕,茅山一脈不可斷,切記。”陰陽子再多囑咐幾句“切記”,終才逝去。

自此,大弟子作九天宗第二代宗主,鎮守主峰玄天宮;其餘九人分別坐鎮外九峰,化作九個分支。值得一提,兩百年後,沈天峰沈天宮主由一女性擔任,此後此峰也隻收女弟子,發展為九天玄宗唯一的女主山宮。

那位大弟子臨死前也記得師父最後的囑托,尤其那重音念三遍的:

“切記!切記!切記!”

此事非小,隻在每一代掌門中口耳相傳。

此後又四百年間,九天宗日漸鼎盛,周圍這一帶也越來越多人聚居。但是,茅術一脈卻無法始終興盛,為十脈織弱。

三百年後,九天宗遭人覬覦,魔道以茅術所在的成天峰為突破口,大舉入侵。當代宗主白靈子不辱祖命,驅除外敵。自此以後,九天宗門人多以茅術為恥,鮮有人修習茅術,茅術真正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