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生一世的懷念和快樂(1 / 1)

二十五六年前,我在一個偏僻的鄉村中學教書。學校的後麵就是魚塘,方方正正。中間是挖塘時的堆土,四四方方,上麵綠樹環繞一座八角涼亭,紅色的頂黃色的柱,八隻銅鈴風中悅耳。一架木製浮橋直通亭上,四張石桌三十二個石凳,都是大理石磨製而成很是壯觀。這裏與其說是村裏招商引資的門麵,不如說是那時上級領導考察時的一處風景,一處驛站。

起初,村裏在魚塘裏投了很多鯽魚、鯉魚魚苗,並派人看管,禁止任何人垂釣,魚塘很是興旺。後來來檢查鄉鎮工作的一些領導,無論檢查什麼工作,還是什麼工作也不檢查,都要到這裏吃上一頓水煮鮮辣鯉魚、蘑菇燉家雞等等,美其名曰“工作餐”……臨行前還要裝上地產的雞蛋、剛出水的活魚。以至於村委會食堂的後門口無論是中午還是晚上,隻要聽到汽車的喇叭聲響起,大大小小各種顏色的狗兒就從四麵八方蜂擁跑來爭搶魚骨雞骨還是其他什麼骨頭,足見“工作餐”的“誘惑與魅力”……就這樣幾年下來,雞少了,魚小了,魚塘沒人管了。

於是,就開始有人在沒人管了的魚塘邊垂釣。那時的我雖每天承擔著教書育人的任務,但學生不是那麼多,工作不是那麼緊張。吃住在學校,沒處對象也沒其他文娛活動,有一大把時間可以自由支配,於是,那個魚塘變成了我周末釣魚的好去處。

花兩三塊錢,買一把活節竹竿,有三節的、四節的、五節的,用時一插即可。粗線大鉤種類單一,魚漂大小兩種別無其他選擇,用自行車的氣門芯做漂座,鉛墜是中間有眼兒且很小的一種鉛豆,漁線穿過孔眼兒用鉗子一捏就成。魚餌則是五花八門:蚯蚓、螞蚱、蜻蜓、土白蟲、玉米飯粒、大米飯粒、白麵摻點香油、玉米麵加點白酒、西瓜皮、香腸等等皆可入餌,柳根、泥鰍、麥穗子、尖嘴子、船釘子、草魚棒子、鯰魚球子、鯽魚……一對對搶著上鉤。久餓的魚兒如同久餓的狗兒連光光的骨頭也不放過一樣,隻要鉤上有一絲的味道,別管葷素了,還等啥啊?一律拿下。有時根本不用漂,數著一二三,提竿就有魚。有時還能碰上幾條一斤、八兩的草魚和鯉魚拐子,讓你興奮。

我把釣回來的魚拿到學校食堂,和單身的食堂做飯老師傅一道將魚幹炸、清烹或紅燜了,雖然多數時候是小魚,但在夥食還不常見葷腥的那時候,畢竟是吃到了肉,算是改善夥食了。

後來我調進了城,離開了鄉村中學。再後來聽說魚塘承包給了個人,時至今日再也沒有回去那裏垂釣過。

但是,那時的釣魚時光、那位學校食堂和我一起做魚的老師傅帶給我的那些單純、溫暖、實在的快樂,至今令我時常想起,十分懷念。現在想來,那是一些多麼珍貴的快樂啊!

走過很多地方,再也沒有體會過那段時光的悠閑、美妙和快樂。吃過很多地方的魚,再也沒有吃到過那時的滋味——純正、自然、清香。我沒有想到,一段自然發生的釣魚時光,竟在我人生的長河中留下了如此美好的記憶,帶給了我一生一世的懷念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