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如人生
萬花紛呈
作者:苗苗
我或許曾被北京奧運開幕式囉七八嗦的畫外音震懾,這屆倫敦奧運開幕式也隻是看了幾眼運動員入場就匆匆關掉電視。看台上東道主英國王室成員及各國政要的鏡頭,讓我不斷聯想到不久前上映的電影《饑餓遊戲》。遊戲裏人和人要表演相互殘殺給看台上以及電視觀眾看,隻有一個人能活著回家。電影總是一種隱喻。
我始終沒有關注過獎牌榜,誰破了奧運記錄,誰被爆出興奮劑醜聞……我希望看到運動員能夠真誠地展現自我,全力以赴的比賽,最終我的願望落空。我看到了體育以外的很多東西。
最不忍心看的是舉重比賽,特別是女子舉重。記得幾年前有報紙披露曾是世界冠軍的中國女舉選手退役後因生活困難在洗澡堂當搓澡工。每每看到電視上的舉重比賽,我都會想起這則新聞。作為女人,舉重讓身材嚴重走樣,不管長相如何,舉重時表情也是各種猙獰……女人的美或許不應隻有柔弱一種,可我也實在不懂得該如何欣賞女舉重運動員作為女人的美。我不懂得,男人就更不懂得。我想,選擇這類項目的女運動員犧牲不可謂不大。我更聽說(消息源自網絡,與我無關)這次在倫敦奧運會上有望奪冠的一位男舉選手在比賽當天,縣裏包下KTV包廂,領導派人把他的父母從村裏接來共同觀賞比賽。比賽結果是該選手獲得亞軍,沒有等到頒獎縣領導揚長而去,在場的人一哄而散,最後包廂費不得不由該選手的父母結清。如果是冠軍,結局會怎樣?我想象著,縣領導會將寫著30萬元字樣的大幅支票以及縣裏黃金地段一套三居室住房鑰匙親自交到冠軍父母手上,並和他們親切交談,比如說“你們養了個好兒子!他為國家、為我們縣爭了光,縣裏在財政赤字嚴重的情況下,仍然決定對冠軍給予獎勵,你們要轉告他不要忘記黨的恩情,再接再厲,今後取得更大的成績……”父母如今的遭遇遲早會在該運動員回國後得知,他今後的人生也會因此有了兩種走向。其一,他謹記這次失利帶給家人的傷害,他想不通為什麼一輩子安分守己在家務農的父母要在晚年受到這樣的羞辱,從此更加刻苦地訓練,終於在四年後實現了冠軍夢。其二,他回國後沒有鮮花、沒有記者的采訪、甚至沒有人接機。回家看到年邁的父母不但要從事繁重的農活還要遭受來自鄉鄰的非議,一心想著要改變命運的他,肩上的壓力越來越大,在傷病的困擾下,一再失利,不得不退役。我的猜想可以解釋為何在奧運賽場上,畫麵永遠是中國運動員隻要沒有奪金,如喪考妣;國外運動員隻要完成比賽,心滿意足。在國外,演員息影後可以競選州長,州長卸任後可以再當演員;一個人可以既是政府公務員也是乒乓球國家隊選手。隻有我們的運動員必須是從小放棄學業,進入少年宮、省隊、國家隊,簽約俱樂部,靠不停地打比賽刷新自己的世界排名;脖子上、手腕上必須要帶著沉重的金鏈子、開過光的玉墜子,動起來的時候不斷從衣領裏跳出來再塞進去,反反複複,直到比賽結束。得了冠軍也哭,丟了冠軍也哭,何其苦呀!
再聽聽找來對比賽進行解說的前世界冠軍們詞彙是多麼的貧乏吧!“比賽馬上要開始了,他現在就像是一輛打了氣的火車(張三在形容一位體操選手)”,“這個球她打得非常豐滿(李四在解說乒乓球比賽)”。前些年流行退役後國家隊隊員被清華、北大之類的名校錄取,不知道名師們是如何在短短四年時間裏把常人需要花十幾年積累的知識鬼斧神工般裝進這些前國手腦袋裏,並能讓他們像打了雞血一般一路念到博士。搞得可憐的前國手們幾年後全成了近視眼或是老花眼(據說近視的最佳年齡是十三歲以前,成年後要想近視得多下工夫糟蹋自己的雙眼啊)。坦白講,能靠自己的實力在洗澡堂獲得一個穩定的搓澡工的席位,我覺得要比戴副眼鏡一會兒體育界、一會兒時尚界、一會兒娛樂界、一會兒學術界,弘揚奧林匹克重在參與精神,最後混在富二代身旁要光彩一些,盡管同樣是在出賣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