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下議院調查香港政局 “占中”發起者承認策略失敗
頭版
作者:淩德 紀雙城 杜天琦
盡管《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已經30年,但英國一些政客總覺得對香港這個前殖民地還有“未盡的義務”。就在香港反對派拚命造勢,試圖顛覆全國人大公布的有關香港政改的決定時,英國議會開始對“香港緊張局勢”進行“調查”。對此,中方致信呼籲英方取消此項調查,立即停止幹涉中國內政。事實上,在這場香港普選風波中,反對派沒有得到多少國際勢力的支持。在1日晚港大學生會宣布罷課以及反對派對中央特派員李飛住處進行了瘋狂包圍之後,2日,“占中”成員並未大規模走上街,“占中”組織者戴耀廷在接受美國彭博社采訪時承認,“加入我們的人數不會像我們預期的那樣多,因為香港人的思維都很現實。”2日,仍有西方媒體指責中國政府給了香港“民主的夾生麵包”,但反思“香港對中國重要嗎”、“香港會否陷入政治泥淖”的聲音明顯在增加。
英方稱“無意激怒中國”
英國廣播公司(BBC)2日報道稱,中國指責英國幹涉中國內部事務,因為英國將對香港目前的政治緊張局勢進行調查。報道稱,中國人大外事委員會近日給英國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發了一封“措辭強硬”的信,敦促英方取消調查,並警告說這會打亂香港的政治改革。信中嚴厲指出,英方的調查“是對中國內部事務的幹涉”,“極為不當”,這樣的調查“向外部世界發出錯誤的信號”,中國“不會容忍來自英國和任何其他外部勢力直接或間接的幹涉”。並警告這樣的調查將對兩國關係造成負麵衝擊。
英國媒體同日報道說,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也對英國議員施加壓力要他們放棄調查。
英國議會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理查德·奧塔威1日接受BBC采訪時說,“我和外交事務委員會的工作就是審查英國是否履行了對香港的義務,同時審查中國是否也完成了他們的義務。”他對BBC說,“我想這是一個正確和恰當的程序,我沒有故意想激怒中國人,我希望他們能理解這個程序。”他還對中國人大外事委員會指責英國議會的調查行為“極為不當”表達不滿,反駁稱“我們的委員會能夠審查出中方的行為是否很恰當”。
奧塔威還說,如果英方認為中國在香港普選問題上,隻是采取極少數競選人獲得提名的辦法,那麼將讓爭議有了“確鑿的證據”,也意味著中國“違反了1984年在《中英聯合聲明》中所作的承諾”。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2日對《環球時報》說,英國下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對英國的外交政策有很大影響力,它雖然不代表政府,但地位很重要。1997年7月以後,香港的事英國就沒有權管了。但一些英國議員總覺得要“發揮作用”,香港也總有一部分人認為英國有“監督的義務”,但他們實際上沒這個權力。馮仲平說,在當前香港局勢緊張時期,外界對英國的聲音很敏感,英國政府應該把香港變成中英關係的正資產,用香港來跟中國較勁是不明智的。
《中英聯合聲明》沒提普選
在英國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的網站上,赫然列著《中英聯合聲明》簽署30年對香港進行調查的項目。網站特別征集有關《中英聯合聲明》和《香港基本法》在香港執行情況的證據和建議,建議中包括在香港走向普選權的政改過程中,英國政府應持怎樣的立場,以及英國在香港未來貿易、商業和文化中的存在和利益等問題。調查提交的最後期限是2014年10月14日。
英國政府自香港回歸前就開始定期向國會提交香港半年報告書,今年7月,英國外交部公布第35期《香港半年報告書》,肯定香港一國兩製的獨特憲製架構一直運作良好,但就政改谘詢意見進行了偏向反對派的“選擇性”歸納。當時香港經民聯議員梁美芬就表示,“一國兩製”的“一國”並不是英國,它隻是旁觀者,不適合高調評論香港事務。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饒戈平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英聯合聲明》上並沒有規定英國外交部要定期向議會彙報香港情況的內容。它隻是根據英國自己的政治規定進行的。中英雙方都有履行《中英聯合聲明》的義務,但該聲明並沒有規定中國在香港如何進行普選的內容。香港如何進行普選與英國政府無關,英國無權以此對中國進行調查和指責,也無法從《中英聯合聲明》中獲得指責香港普選的根據。
香港中文大學前政治與行政學係係主任鄭赤琰2日對媒體說,英國下議院決定調查《中英聯合聲明》的落實情況,實際上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香港回歸後的憲製基礎,基本法的依據是中國憲法,絕非《中英聯合聲明》。
BBC1日引用分析人士的話稱,“其實英國殖民政府統治香港150年期間也並未真給予香港人任何民主和普選權,而是直至最後主權交接時刻前不久才啟動民主選舉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