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回 慷慨解囊(1 / 2)

婦女介紹道:“這是我家男人。這位是過路的,走了一夜的路,想在咱家吃頓早飯。”

中年男子笑了笑道:“如果公子不嫌寒舍汙穢,就隨便吧。”伸出手來,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楊思明見他文質彬彬,說起話來甚是親切,猜想一定是個讀書世家,不由起了幾分愛意。

邁過門檻,走進屋裏。見屋裏十分潔淨,家具寥寥,卻擺放有致,牆壁上貼著幾張字畫,龍飛鳳舞,舒展自如。

東牆下有個大魚缸,缸裏養著六條紅色的大鯽魚,繞著魚缸悠閑地遊動著,整個看來,給人一種清靜新穎的感覺。

通過交談,楊思明得知,這個村子叫大樹營子,山的西麵就是蒙古人的地界。先生姓郭,叫郭德厚。

郭德厚從小喜讀私塾,渴望在文章上出人頭地,可惜他文章惜命,二十歲那年應童子試,中了一名秀才之後,便不再獲得功名了。

幾次投考省城,都是宗師無眼,名落孫山,迫不得已,隻好在鄉村開了一家私塾,授幾個小小的蒙童,得些書金束脩,來貼補家用。

家中四口,女兒郭瑤琳為長,今年十六歲,尚未出嫁;兒子郭小川,今年七歲。家中有田地數畝,外加教書收入,生活還算可以,在村子裏來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嘮了一會兒嗑,由西屋跑進一個小男孩來,一眼就看到楊思明腰間佩戴的寶劍,“咦,大哥哥,你會武功吧?”

楊思明見他口齒伶俐,生得很是清秀,不覺頗為喜愛,摸了摸他的頭,問道:“你怎麼知道?”

男孩笑了笑道:“我看你腰間的寶劍不賴,就猜到你會武功。”伸手去摸他的寶劍。

郭先生喝道:“小川,不許隨便動人家的東西!”

郭小川吐了一下舌頭,然後收回了手。對楊思明道:“大哥哥,你要早來兩天,我家就什麼也不怕了,我姐也不會躲到我姥姥家去。”

郭先生瞪了他一眼,再次喝道:“一個孩子怎麼那麼多的話呢?是不是怕別人把你當成啞巴給賣掉?”

楊思明見此事與女人有關,不由得想起了李員外。於是便問道:“郭先生,家中如有什麼難事盡管開口。我是一個行走江湖之人,偶爾也抱打不平。”

郭先生歎了一口氣道:“我們這個村子叫大營子,往東二十裏,有個寺廟,叫萬安寺。去年春天,萬安寺來了兩個和尚,手裏有靈丹妙藥,能包治百病。

小川他娘患有風濕病,就和我女兒瑤琳去寺裏討藥,第一次隻買一捆香就討來一粒仙丹。服藥之後腿果然就不疼了。

可沒過半個月,這風濕病又犯了,比上次更厲害。沒辦法我們一家人再次去了萬安寺。藥是拿到了,一下肚,那和尚馬上就變臉了,非得從我們要二十兩銀子不可。

你說我們一個窮鄉下人,哪有這些銀子?一個胖和尚見我家瑤琳姿色不錯,就打起她的主意來,非得要讓她在寺裏過夜。我看這和尚不是什麼好和尚就帶著他們三口人跑回了家。

三天後,寺裏的方丈帶著幾個和尚闖入我家,在我們磕頭作揖的哀求下,拿走了三兩銀子,並打了一張十七兩銀子的欠據,這才罷休。

臨走時扔下一句話:三天之內不把銀子湊齊,就把我家閨女帶走。沒有辦法,我隻能先給我家閨女送走,我們倆起大早就是要給他們張羅銀子去,還不知道去誰家張羅呢!”

說道此處,郭先生眼淚都流了出來。

楊思明一聽到與藥有關,頗為好奇,便問道:“仙丹是什麼樣的?”

郭德厚道:“就是小手指甲那麼大的一粒丹丸,黑紅色的。”

楊思明又問道:“您知道這兩個和尚事從哪裏來的嗎?”

這時小川娘趴門答道:“聽說是從京都那邊來的。”

楊思明點了點頭,心裏在想:“這件事與女人和藥有關,也是來自京都地域,估計與白家嶺是同一夥人幹的。”

他解開包裹,取出二十兩銀子,放在地桌上,道:“郭叔叔,這點銀子先給你解決一下燃眉之急,等我從汴京回來之後,再踏平萬安寺!”

郭德厚登時驚呆了,哪相信這世間還有這麼好的人?這麼好的事?宛如夢境一般,簡直不敢相信此事是真的。

這時郭小川跑到桌子前,拿起兩錠銀子,相互敲了敲,發出“咯咯”的聲響,叫道:“爸、爸這回你可不用發愁了!”

被孩子這一叫,郭德厚才如夢方醒,衝著門外喊道:“小川他娘!小川他娘!趕快進來,拜見咱家的大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