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回 密洞尋寶(1 / 2)

子虛真人站在瓜秧前,雙手合掌,口中念念有詞。突然金光一閃,地麵驀地裂開一個大洞,探頭一看,見裏麵存放著三個大南瓜,正是楊思明種出的那三個。

子虛真人對楊思明道:“徒兒,你把中間的那個南瓜打開,把藏寶圖拿出來。”

楊思明蹲下身子,手指剛一觸碰瓜身,自動裂開,楊思明將那張圖紙拿了出來,那南瓜化作一蓬白光,瞬間就不見了。

地麵合攏,三棵南瓜秧依舊還在。就在他轉身要走之時,一陣山風吹來,其中的一棵南瓜秧慢慢地倒了下去,靈光一閃,便不見了。

楊思明悲從心起,淚水奪眶而出,對著南瓜秧生長的地方,深深地拘了三個躬,把眼淚一抹,轉身向島下走去。

周邊靈怪太多,恐怕暴露,師徒二人又回到木房中。楊思明掏出了圖紙,見上麵畫的不僅有山有水有洞穴,還有幾行小小的文字。

楊思明看了半天,卻不知道是什麼文字,便遞給了師傅。子虛真人接過圖紙,一眼就認出是蒙文,對楊思明道:“我對蒙文也不大精通,待我仔細琢磨琢磨。”

字體很小,密密麻麻的,有點看不清楚。子虛真人把羊皮圖紙拿到陽光照射的地方,看了半天,終於看出那些文字來。

念道:“飛龍在天,沉蛟在地,金銀珠寶,就在蝙洞。有德者得,無德者失,慎哉慎哉,凶險凶險。”

子虛真人念出幾句似詩非詩,似偈非偈的話來。

楊思明拿過藏寶圖,看了看山鄉地勢,一點也不覺得陌生。問道:“師傅,方才你讀的是什麼洞?”

子虛真人道:“就在蝙洞,蝙蝠的‘蝙’。”

楊思明笑道:“圖上畫的就是蝙蝠洞。‘龍’和‘蛟’都屬於水中之物,蝙蝠洞瀑布傾瀉,寶物一定是藏在兩處,一個在上麵,一個在下麵。”

子虛真人一聽之下,不禁大喜若狂,讚道:“徒兒果然慧根夙具,卻是聰明無比!”

楊思明被師傅一誇,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子虛真人把藏寶圖擺放在桌案上,再次細看了一番,突然想起一段當地人的傳說。他尋思了一下,自語道:“莫非這些寶物和當地的一段傳說有關?”

楊思明問道:“什麼傳說?師傅講講。”

子虛真人道:“我來清風山那年,山下常有村民到山上采藥或采蘑菇。這裏距離村莊太遠,單程的路就要走上一天,貧道見他們很不容易,就常常把他們留在觀裏過夜,並給他們食物吃。”

說到此處,子虛真人尋思了一下,道:“記得一個姓喬的鄉民說過,一百多年前,一夥蒙古叛軍為了避難,流竄到清風山。從此他們嘯聚山林,幹起打家劫舍,風高放火夜黑殺人的勾當。

據說這活劫匪比馬賊刀客還要凶狠,來不知其所以來,去不知所以去。被他們害死的人連屍體也無影無蹤!

幾年來他們打劫無數金銀財寶,一次這夥山賊竟然把金國的五狼主女兒的嫁妝給搶了,五狼主一氣之下,親率大軍圍剿,把整個清風山圍得水泄不通,有派大軍強攻,雖然山匪能征善戰,但終究是人數相差懸殊,據說一個不落,一舉全殲!得勝後大軍開始搜山尋寶,結果一無所獲。這張藏寶圖是用蒙文寫的,估計那那些劫匪迷藏的寶藏。”

楊思明嘿嘿笑道:“這夥劫匪可真夠意思,給我留下這些寶物。”

子虛真人拍了一下他的後腦,笑道:“看來你小子非同凡人,福分可不小啊!”

楊思明道:“五年前蝙蝠洞我每天都去,對那裏的一切非常熟悉,咱們現在就去吧?”

子虛真人道:“不急不急,這筆寶物暫時還用不上,放在原處比較安全。咱們隻是找到為止。現在去了,到達蝙蝠洞天已經黑了,我們還要找尋瀑布發源之地,還是等明天吧。尋寶也不是容易的事,百年來,說不定蝙蝠洞來過多少尋寶之人。你覺得他們都是笨鳥嗎?這些人都找不到,說明藏寶的地方非常非常嚴密。再有就是他們沒有這個福氣啊!”

子虛真人說完,拉過一個蒲團,盤足跌坐,閉目養起神來。

書說簡短,第二天,天還沒亮,師徒倆帶上行囊,背著寶劍,向蝙蝠洞進發。

山路難行,師徒倆大約走了一個多時辰,便到了蝙蝠山的穀底。楊思明對此地頗為熟悉,剛想要進洞,子虛真人阻止道:“慢,待我察看一下地形再說。”

他環顧四周,見這山穀內深外斜,形如鍋底,穀口一望平陽,有幾座石頭砌成的碉堡,想是當年古戰場的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