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捶死你個大惡人(3 / 3)

這大壞蛋,在幹嘛?

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已經完成,激動人心的熔煉正式拉開了序幕!

經過一晚上的自然冷卻,坩堝的溫度已經下降到了可以靠近的程度。眾人用準備好的木質卡箍卡住坩堝的鍋口突沿,用陳剛設計的滑輪懸臂吊,穩穩的吊了起來。

坩堝出爐後,迎麵撲來的熱浪,讓眾人瞬間提前感受了即將到來的熔煉高溫。

熔煉爐裏已經鋪了厚厚幾層打底的焦炭。

生火引燃後,吊入坩堝。

坩堝與爐膛有兩個拳頭的間隙,在吊入坩堝,調整好四周間隙後,塞滿敲碎的焦炭。坩堝的鍋沿稍稍高出爐台少許,再以石塊從四個方向卡住坩堝,防止傾倒

坩堝固定完畢後,開始投料。把已經粉碎好的生鐵塊及生石灰塊、螢石塊等中和物混雜擺放好。按照生鐵塊90%、石灰塊及螢石塊10%的比例投料後蓋上石板蓋子。石板蓋子像個鍋蓋高高隆起,正中有一飯碗大小的出氣孔排氣。

準備就緒,

加溫!

熊熊燃燒的淡藍色純淨火焰包裹著坩堝,溫度不斷攀升。

暗紅色、粉紅色、桔紅色……

掀開蓋子,已經熔煉成液體發白的鐵水,表麵漂浮著一層鐵渣。這些鐵渣就是在高溫熔煉的過程中,那些生石灰、螢石等物質與鐵水中的有害物質“硫”“磷”等不斷中和產生的鐵渣。

外表包裹著坩堝爐料的攪拌鐵棒伸了過去,慢慢的漂淨表麵的鐵渣後,將攪拌棒插入鐵水中,緩慢的攪拌著,一邊攪拌,一邊用鼓風機朝著鐵水吹氣,同時不斷的將浮出表麵的鐵渣清除掉。

清除了所有的鐵渣後,鐵水就變成鋼水了麼?

沒那麼簡單!

再次投入生石灰、螢石等中和料,並加入堿!

堿從哪裏來?

陳少爺做田肥用的的草木灰煮水得出的就是堿水,堿水曬幹後,得出的就是堿了。堿的作用就是清除鐵水中的有害物質“磷”

石灰、螢石的主要作用則是清除“硫”

收拾了這兩樣最主要的害蟲,鐵水品質就慢慢的轉變了。

在攪拌過程中,鐵水中的碳元素及氧被慢慢的析出,越來越純淨的鐵水在1600度的高溫下,逐漸變成鋼水。

第二次投放中和料後,漂淨了所有的鐵渣。這個時候出來的就是陳剛夢寐以求的鋼水。

這樣的鋼水,碳的含量已經降低到這個時代能做到的最低含量。這樣的精鋼澆注出來,會因為含碳量過低,使得鋼材韌性十足,卻無法淬火變硬,硬度遠遠達不到當前作為武器所需的要求。今後會用到,但是不是現在。

最後的工序:增碳!

曾經古人發明的大名鼎鼎的“柳炒鋼”,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不斷的攪拌中,析出氧氣和多餘的碳,並因為樹枝在攪拌過程中又不斷的給過量析出碳元素的鋼水補充碳。因此,“柳炒鋼”這種極端落後的煉鋼方法得出的鋼水質量非常不穩定,其鋼水的品質完全跟運氣有關。

而柳炒鋼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在熔煉初期是用石條攪拌除碳,直至碳含量降低至最低值後,才用新鮮的柳樹枝“炒”鋼增碳!曾有無知作者居然以為“柳炒鋼”就是用柳樹炒鋼,陳少爺笑抽。

同時,因為磷和硫的中和方法,古人並不能完全掌握。所以,“柳炒鋼”這個被吹得天花亂墜的方法,僅僅是無知的寫手們臆想出來的絕世秘法。

在陳技師,陳少爺麵前的這一鍋鋼水,才是大明朝真正的鋼水!

此刻,最後的增碳工序即將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