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在物理學領域逐漸站穩腳根,相對論的提出讓他在學術上享有盛譽。但愛因斯坦卻陷入家庭生活的巨大煩惱中,他覺得跟米列娃簡直找不到共同話題,現在的米列娃,眼裏隻剩下庸俗的瑣事。如果他想分享他的快樂或煩惱,那麼隻能寫信給表姐愛爾莎。愛爾莎才是他靈魂的棲居地。
由於愛爾莎的男友是個好戰分子,1914年,男友舍棄了愛爾莎加入了德國發動的侵略戰爭,兩人分手。愛因斯坦一得知這個消息,便不顧所有家人和朋友的阻撓,遷回德國定居,盡管此時的德國是戰爭的發源地。米列娃無法,隻得帶著孩子們陪同前往。
失戀後重歸單身的愛爾莎精致優雅,談吐不凡。表姐弟倆走動頻繁,隻是每次米列娃一出現,愛因斯坦和愛爾莎之間愉快的氛圍就戛然而止。和愛爾莎日夜相守的強烈欲望促使愛因斯坦幾次向米列娃提出離婚。米列娃堅決不同意,她不想兩個兒子失去父親。
氣惱的愛因斯坦專門寫了一個婚姻條約,條約中規定:米列娃繼續為他洗衣服、收拾房間,每天做好的三餐飯都要送入書房給他吃。同時要求米列娃不要幻想能夠與他親密相處,他在家時不會與妻子同座同房,更不會與她外出或旅遊,他若要求妻子閉嘴或離開房間,她都必須照做,並且在孩子麵前不得以語言或動作蔑視他。
如此不合理的要求,米列娃還是同意了,但幾個月後她發現自己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或許相比其他悲劇,分手是最好的解決方式。想通了的米列娃帶著兩個兒子搬走了。1919年,這對曾經誌同道合的夫妻終以離婚的方式收場。
米列娃同愛因斯坦離婚一個月後,終於知道了他反複要求離婚的真正原因:前夫驚世駭俗地娶了自己的表姐!並且在離婚之前兩人就經常偷歡。
為了防止別人阻止他們的婚姻,愛因斯坦和愛爾莎沒有舉行任何結婚儀式,隻到政府的相關部門登記注冊。但是作為歐洲矚目的大學教授和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再婚的消息還是讓小報記者們興奮不已。
不倫婚戀的消息一傳出,立即成了整個歐洲熱議的話題。大多數人對愛因斯坦進行譴責和抨擊。愛爾莎沒有選擇忍氣吞聲,她公開在媒體上發表聲明:“人首先應該滿足自我需要,外在的倫理說教在自我需要麵前微不足道。同時法律規定每個人都享有婚姻自由權,我們當然也在法律的規定之列!”或許正是愛爾莎這種鮮明外露的性格深深吸引著愛因斯坦。愛爾莎還安慰並鼓勵愛因斯坦:“你要做出些更了不起的學術成就,堵住所有人的嘴!”
與愛爾莎的婚姻生活在前幾年是非常幸福美滿的,愛爾莎總以一顆包容的心對待愛因斯坦,不僅對他的才智和成就不停地予以讚美,同時也包容他性格中的灰暗麵和弱點。家庭生活的美滿讓愛因斯坦的理論研究有了更進一步的突破。1921年,愛因斯坦因光電效應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研究推動了量子力學的發展。愛因斯坦發表獲獎感言時公開感謝他的妻子愛爾莎給他的幫助,這讓愛爾莎激動幸福得落淚。
風流如水難以自控
任何天才絕不在任何領域都是天才,可能在某些地方連普通人都不如。愛因斯坦也是如此。他的內心打著許多自己也解不開的煩惱結:既喜歡功成名就帶來的喜悅,又不喜歡把自己曝光在人前和鎂光燈下;喜歡家務的整潔有序,又不喜歡自己動手;對前妻懷著深深的愧疚,相對論的成功應該有她的一大部分功勞,可榮譽隻想屬於自己……
通達人情世故的愛爾莎安排著把諾貝爾獎獎金分給米列娃一部分,以減少愛因斯坦心裏的愧疚,並且每月定期給孩子們寄生活費。為了讓愛因斯坦的事業能再上一層樓,愛爾莎還為愛因斯坦精挑細選了一個女秘書,讓她包攬愛因斯坦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瑣事。不僅如此,愛爾莎她還勸愛因斯坦淡泊所有金錢名利——以致當以色列國成立,邀請愛因斯坦去當總統時,愛因斯坦忍痛拒絕了。愛因斯坦每次外出講學,愛爾莎都親自陪同,以防邋遢成性不拘小節的愛因斯坦在外邊出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