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七年五月金陵
從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開始至今大宋王朝已經建立了十幾年,在這十幾年中,趙光義為實現自己統一中華的霸業,製定的先易後難的戰略,逐步完成了全國的統一,向北麵與遼形成了對峙之勢,向西麵掌握了西夏政權,設立郡縣,利用當地黨項族對該地區實行了間接的統治,向東向南除了後蜀、後唐仍未統一之外,幾乎結束五代十國分割的局麵。動蕩年代,政局不穩,金戈鐵馬所到之處必是黎民塗炭,橫屍遍野,血流成河,加上天下處處賊匪橫行,使百姓的生活更加是雪上加霜,人心危危,今日不知明日事。
後唐國主李煜主動向宋朝稱臣,在宋室的屋簷下委曲求全,使江南19州暫避戰火焚燒,雖然四處戰火峰起,對於山青水秀,物傑地靈的江南後唐卻幾乎毫無影響。江南19州特別是金陵仿佛是一個世外桃源的世界,處處生意興旺,百姓安居樂業。
金陵是後唐的都城,又名石頭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滅越,又在南京清涼山(又叫石頭山)築城,稱為“金陵邑”,這也是“金陵”、“石頭城”的來曆。公元前211年,孫權金陵邑故址構築“石頭城”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當是做為軍事要塞,依山為城,因江為池,地勢十分險要,由於它優越的地理位置,一向是兵家必爭之地,到後唐之時已經是六朝古都。經過很多年發展,曆史的沉澱,金陵幾乎當時成為最繁華的城市之一。
金陵有三個最有名的地方,皇宮,雲鳳樓、子烏河
皇宮就不用說了,而雲鳳樓位於金陵城南城的中心地帶,是整個金陵城最大的一家茶樓,沒有任何一家酒樓可與其匹敵。高三層,飛簷雕梁,灰瓦丹柱,垂柳環繞,清晨子烏河的水氣升騰,蘊曛的霧氣包圍著雲鳳樓,遠處看似霧中蓬萊樓閣。坐在雲鳳樓三樓,近觀可以欣賞子烏河兩岸無限秀麗風光,清澈、波光灩灩的河水,繁忙、車水馬龍似的穿梭船隻,窈窕、秀色可餐的垂柳,豔麗、燦爛嬌豔的杜鵑,遠眺,環視整個南城,而且隱約間看到城外的護城河---天塹長江。
除了它優越的地理位置之外,它本身有著雄厚的實力也不容小視,大當家的叫雲若飛,雖然隻有二十歲,但行事幹脆果斷、人脈廣泛,達官貴族、富商豪主沒有人不賣他幾分麵子的,自從他五年前從雲員外手中接管雲鳳樓以來,雲鳳樓就從一個小小的普通茶館發展成今天的規模。
民以食為天,無論形勢如何,百姓還是離不開吃。雲鳳樓每天食客雲集,南來北往的人都喜歡來這坐一下,眼觀無限風光好,耳聽八方消息全。而這兩個最有名的地方都在子烏河畔.
子烏河,是由十幾萬百姓花幾年時間開鑿而成,由南向北,橫貫金陵城,從南引長江水入,穿過皇宮,出北城又歸長江,表麵上是為了滿足商家運輸方便,實際上是李後主攜妻由宮中直接坐船瀏覽長江琦旎風光之用,但不可不承認它為金陵城增色了很多。子烏河兩岸花紅柳綠,景色怡人,特別是在五月的江南還處於梅雨季節的尾聲的時候,時時細雨朦朧,處處煙霧繚繞,給古香古色的金陵增添了許多詩情畫意,令多少文人騷客沉醉,卻又憑添幾段愁。
但此時,遠處的春雷緩緩響起,雖然不大,但卻有力,金龍在陰暗的雲中蜿蜒遊弋穿梭,風更大了,吹在臉上,有點疼,五月的風居然還會這樣冷,冷得有點刺骨,蒼白的閃電光芒有力而短暫的劃開陰暗的天幕,可以看見子烏河一反平時的溫柔,黑暗的河麵上浪頭一浪高過一浪,發出咆哮的怒吼,像隻被人不小心惹怒的獅子,要吞噬河麵上的一切。
忽然,一葉小舟從遠處飄來,由北向南,由遠而近,趁著蒼白的閃電的光芒,看得出這是一葉無人掌舵的小舟,任由它飄蕩在水麵上,時而顯於浪尖,時而消失與浪穀之間,讓人心驚不已。船艙內並坐著兩個人,都穿著綜黑色的蓑衣,頭上戴著鬥笠,安穩的坐著,一動不動的,絲乎毫不受小舟顛簸的影響。
左邊的人仿佛想到了什麼,向旁邊的人耳邊說了幾句話,卻被推了回來,而他動毫不在意,伸頭看看外麵的天空,然後站了起來,走了出去,拿起橫在舟上的長篙,對著船艙裏的人喊了幾句話,然後穩穩的撐起篙,小舟由河中心向岸上穩穩的靠攏,象一隻利箭飛快的橫劃過水麵,最後在雲鳳樓前的碼頭停了下來。
早在岸邊等候人家丁拿起早已準備好的錦被把船艙裏的人包起來,由幾個丫環擁進雲鳳樓,然後一個掌櫃模樣的人把撐篙的人迎進了雲鳳樓,此時雲鳳樓早已燈火通明,給這個冰冷的春季帶來一絲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