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術課程組實踐教學環節改革與建設
學術交流
作者:王麗俠
【摘要】根據通信技術課程組的課程特點,針對當前課程組實踐教學環節存在的問題,從實踐教學體係的構成及適應社會需求的培養模式出發,從幾個方麵提出了對實踐教學內容及形式的改革和建設,並給出了進行實踐教學環節建設的具體措施,以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通信專業技術人才。
【關鍵詞】通信技術課程組;實踐教學;課程建設
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共同構成了高等教育完整的教學體係。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輔相成並緊密聯係,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科研能力等方麵作用非常重要,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加強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發展,提升學生創新和分析能力有效手段,是決定通信工程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1]。
1.通信技術課程組實踐教學現狀
我校通信工程專業課程所屬三個課程組,分別為高頻電子課程組、通信技術課程組、信號處理課程組,其中通信技術課程組主要包括《信息論與編碼》、《通信原理》、《移動通信》、《CDMA技術》、《現代通信網》、《程控交換》等課程,該課程組既包括專業核心基礎課也包括專業應用課。因此,根據通信技術課程組中課程的特點,在課程組建設中我們首先以實踐教學環節建設為重。實踐教學環節建設從通信技術特點入手,深入分析各門課程知識間的內在聯係,在綜合考慮課程教學內容的整合優化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的通信技術課程組實踐教學體係。
目前,通信技術課程組的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實踐教學內容的設置與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相比相對滯後;(2)課內實驗與課程設計環節通常隻是單純的針對一門理論課程開展,實踐內容不成體係;(3)課內實驗內容多以理論驗證性為主,缺少綜合性、設計性實驗;(4)課程設計環節課時少,多以仿真驗證為主,不利於學生設計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5)實驗設備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學校在教師的實踐能力培養及新型實驗設備的使用培訓方麵投入少。
以《通信原理》課程為例,實驗課對學生了解專業知識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傳統的實踐教學中,往往隻是進行一些簡單的驗證性實驗,而且學生多為兩人一組,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實驗,根本無從談起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學生和教師雖然在實踐環節也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卻得不到良好的效果。
2.課程組實踐教學環節改革與建設
針對課程組實踐教學環節存在的問題,在課程組建設中,課程組係統規劃了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與建設。本環節主要分以下四個部分來進行。
2.1 課上演示教學環節
根據幾年的教學經驗得知,部分學生反映通信類課程枯燥、難懂。根據這種情況,本課程組教師將重點加強課上演示教學環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目前,我們已經成功開發出針對《通信原理》課程的“通信原理自主學習係統”,本軟件可以實現對信號模擬調製、數字調製、模擬信號的數字化、碼型變換、數字基帶信號的傳輸等通信技術的演示,並且我們將在(下轉封三)(上接第176頁)軟件基礎上增加《信息論與編碼》課程內容的演示功能,如信息量的計算與比較,huffman編碼的壓縮與解壓等。對於課程組的各門課程將開發相應的課堂演示教學內容,例如,在《現代通信網》課程中,針對計算機網絡一章,教師可以使用sniffer軟件,進行抓包處理,並進一步和學生進行通信協議的分析討論。此環節能使學生形象化、立體化理解通信技術課程組的主要知識點及各個課程間的關係。
此外,為使課堂教學生動、形象、直觀,提高教學效率,對於理論性較強的課程部分,可將MATLAB仿真軟件用於課堂教學,MATLAB強大的可視化數據處理功能可以彌補授課時數的不足,減少教師製圖表的麻煩和不精確。
2.2 實驗教學環節建設
在實驗教學方麵,需合理配置演示性、驗證性和設計性、綜合性實驗。對於不具備硬件條件的課程,就要充分利用仿真實驗的便利條件,使學生對理論知識更好的消化和吸收,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信息論與編碼》、《通信原理》課程中,可以適當引入和靈活配置Matlab、Labview、SystemView等仿真軟件,由學生設計和實現虛擬實驗,通過靈活配置一些仿真參數,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討論,通過圖形對比,使學生從理論認識進一步深入到感性認識,以更好地理解和鞏固原理中的概念和結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