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下霸唱
燈滅不摸金
曹操墓被盜的新聞一出,各種民間有關曹操的傳說又輪番在媒體上演了一遍。其中自然有曹操當年是個大盜墓賊的故事。世人所指盜掘古塚的盜墓賊為“發丘摸金之輩”,其中所提到的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二職皆出自曹操旗下,不過我的小說裏除了這兩個稱號之外,其餘的皆是杜撰虛構,小說中的“摸金校尉”與曆史上的原型除了名稱相同,再也沒有其餘的共同點。胡八一和胖子等人自稱摸金校尉,但他們並非官盜,也不一定有軍隊的背景,在書中“摸金校尉”這個詞,更多則是指一種需要遵守古老規則的技術,是一個神秘的流派,沒有師徒的傳承,隻要掌握了“摸金”的特定技能,並且願意遵守這些傳統古老的守則,戴上了“摸金符”就算是“摸金校尉”了。這其中最出名的一條,莫過於“燈滅不摸金”。
“燈滅不摸金”是鐵一般的守則,能在危機四伏的環境中,將盜墓者的生存概率增加到最大,其中最主要的,當然是通過“燈”對於古墓中吉凶禍福的判斷。“燈”即是指蠟燭,古塚為埋棺之所,中國古代的墓葬。對於“向”是很有講究的,不論是直接灌土填埋,還是黃腸題湊的木槨墓,抑或是寢殿式的地宮等結構,其輪廓多是見棱見線的,都與五行生克的原則相應。摸金校尉在放置棺槨的地宮中,首先要辨明東西南北的方位,於東南角點燃蠟燭。一是古墓裏麵陰森漆黑,能見度非常低,角落裏有支燃燒的蠟燭作為參照物,可以對身處的空間有種認知感;再者古墓多半是全封閉式結構,空氣封閉難以流通,死者的屍體腐爛分解後,都會停留在墓室內,甚至滲透到了墓牆之中,經久不散,如果沒有充分的氧氣,蠟燭就無法燃燒,正常燃燒著的蠟燭,至少說明地宮中的空氣質量,不會使人中毒。
東南角的蠟燭,從五行生克的角度來看,也有著一定的道理。古人認為,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生萬象,世間的一切,都離不開陰陽五行的屬性。其中五行分別是指金、木、水、火、土,空間的方向也可以用五行來表示,東西南北中,各代表五行之一,東方是木,南方為火,在八門遁甲(又稱奇門)中,東、南、東南這三個方位,都是凶門,蠟燭的火焰代表著“陽”,也暗示著生命,蠟燭在東南的位置熄滅,是一種大凶的預兆,摸金校尉認為這一種危險的信號,不論是出於什麼原因,蠟燭熄滅了,就必須從原路返回。
蛐蛐罐
民國時期石虎胡同有個蒙藏學校,相傳該校為吳三桂舊址,即周延儒之宅,是京師四大凶宅之一,數易宅主,居者均不安寧。
某一年學校裏掘土栽花,掘出很多蛐蛐罐,罐底都帶著款識:有姑蘇彩山窯常德盛製造的十一隻,實際上是永樂年代製造;有淡園主人製造的、外青內紫者一隻;有秋雨梧桐夜讀軒製造者三十四隻,是康熙年代製造;有趙子玉製、署名恭信主人的四隻;署名西明公一隻;署名古燕趙子玉製或造者有六十隻,書製者比較精美;還有敬齋主人之盆一隻,彩勝主人之盆二隻,韻亭主人之盆一隻,寄敬堂製者一隻,清溪主人、珍香外史各一隻。
這些罐子不知是何人所埋,聽當地老人說,道光年間長安富貴人家鬥蟲之風極盛。今淡園等製造者流傳尚多,而且有識蟲名者,應該均為上品,但是不太古樸。大概當時是新製造的、特地收藏在地窖裏的,為的是去除其火氣,使之不傷蟲。說康熙年製或許有之,說是永樂、宣德年間製品,我不太相信。又據說,貴人蓄蟲,大體需要同一式樣二十四罐,列於幾案上,稱為一掉,蓄蟲多者竟有數十百掉,當今此種風氣已消竭很久了。玩鬥蟋蟀,自古就是我國民間一項甚為流行的活動,舊時裝蟋蟀的罐子風格各異,根據做工、材質、大小等區別,價錢也大不一樣。隨著人們對於蟋蟀要求越來越高,其身價也與日俱增。別看一隻小小的蟋蟀,要伺候好它,你還必須準備不少的用具,諸如“罐子、過籠、水槽、水牌、探筒、飯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