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我們生日快樂
Editor's letter
作者:張路平
一晃蕩,全體育十年,我來全體育也將近七年。這是中國體育劇變的十年,姚明、劉翔、李娜,來了,有的走了,有的準備走,有的還在堅持。總的來說,是中國體育分叉的十年,舉國體製下的奧運核心雷打不動,但市場大潮催動的職業體育也在生根發芽,並茁壯成長。該怎麼紀念我們的十年,我想了想,還是稍微隆重一點,一本綜合性體育雜誌,屹立十年實屬不易。
於是,4月24日下午,我們把自己當明星,請來攝影師和化妝師,認真地拍了幾組大片。這在集團內部引起一點小轟動,圍觀者甚眾,我私下問陳淼,是不是太高調了,他說有點,但十年一次,不能算過分。
一個歡樂忙碌的下午,如夢如幻的節日,近二十人的團隊,女生,紅妝粉飾,娥眉青黛,明媚如清晨的朝陽;男生,西裝革履,神采翩然,自信像世界盡在掌握中。我不再青春,但時光越老,功利心越淡,多培養一些人,多給他們提供一些機會,有所指導和扶持,就夠了。
認真想了想,自1995年從高校轉入新聞領域,我還從未在哪個單位一氣幹過七年。燕趙都市報三年,體壇周報四年,足球報一年,足球周刊一年,然後,就是全體育了。我曆史專業出身,從未正兒八經學過新聞,更從未學過如何辦雜誌,跟媒體的緣分,純然是自己喜歡。我有一個頑固的邏輯,辦報紙要多翻雜誌,辦雜誌,則要多讀書。這未必適合每個人,但的的確確讓我受益匪淺。
雜誌的最終評判者,是市場和讀者。癖好體育的人,當然很多,但一個熱血澎湃的體育迷,未必就是一個心靜的雜誌讀者。全體育從深度開掘機到體育潮流誌,正合於體育青年趣味的轉變,為吸引更多的人。
我不否認,雜誌的風格是總編輯個人風格的自然延伸。所謂剛健清新,品相端正,是散裝在字裏行間和裝幀設計的每一個細節,無需特別標榜。這些年,我為國內各種報刊,頗寫了一些體育評論,算是略有虛名,但很少在全體育刊登,因為這樣做很容易惹上“以權謀私”的嫌疑,剛健就無從談起。
據說,平媒麵臨生存危機,我無特別感受,對於未來更說不清楚。但我相信,認真做事的人從不會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