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曾慶圭卻頓時跳起來反駁道:“李睿與賊軍關係密切?程閣老,這話說著要有根據啊,如今死在李睿手裏的賊軍大將就有賊將劉宗敏、劉芳亮、九條龍等數人,這關係怕是也算密切了吧?”
周勉也接道:“正是,還有斬殺俘獲賊軍數萬!”
程國祥甩甩衣袖,冷哼一聲道:“哼,就算如此,那李睿仍然來曆不明,一介區區布衣卻能指揮數萬大軍,更兼擊破賊兵,我朝多少明將都未能做到,絕不可輕信。”
這時崇禎臉色一變,“砰”的將一塊白玉鎮紙重重摔在龍案上,幾位大臣慌忙拜倒,隻聽崇禎站起來怒斥道:“朝廷多少名將都未能做到?那是他們無能,枉食君祿!下旨,重責左良玉等將,破不了賊就隨楊嗣昌去吧!”
“臣等萬死,臣等領旨。”重臣齊齊跪倒。
內閣首輔周延儒然後起身說道:“陛下,左良玉等擊賊不力的確有負皇恩,但念在其多年忠心耿耿份上,還望皇上息怒。”
崇禎怒氣稍消,狠狠的又坐下說道:“下詔責斥左良玉,令其戴罪立功盡快破賊。另外,開封之戰對李睿等人封賞閣老打算如何議定?”
周延儒又拜一下道:“陛下,李睿等人於洛陽開封連破賊軍,功不可沒,然其中四人,不僅有一女流,其年齡也不過二十有餘,驟然拔至高位恐不妥當,臣以為,不如皆封李睿等三人為副將,調進遼東為國效力,那崔鶯鶯本為李信之妻,就賜她一個誥命。”
旁邊曾慶圭聞言立刻反對道:“陛下,周閣老所言不妥,那李睿之功豈是區區副將能表的,至於女將之說,我朝先石柱總兵秦將軍就是巾幗英雄!”
崇禎頓時一陣為難,要說副將是從二品高級武官,周延儒要封李睿他們副將絕對說得過去,但是副將往往隨在總兵之下,沒有獨立帶軍之權,此時大明遼西將門世家把持關內關外軍權,連左良玉都出身將門,剿賊其間屢不聽令,把楊嗣昌都給逼死了,崇禎是痛恨不已。現在好不容易有個機會,能夠自己封賞一位與皇室關係密切的將領自然不願意輕易錯過。
這時素與東林不和,當年閹黨碩果僅存的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薛國觀看到機會,出列說道:“陛下,臣以為曾大人所言甚至,李睿如此大功朝廷應當從重賞賜,以為天下臣民楷模,否則豈不寒了士民之心。李睿等人雖是白衣,臣願表奏李睿為薊門總兵,升李信等三人為副將,扶助李睿。”
周延儒立刻反對道:“陛下,此萬萬不可,薊門乃京師門戶,現任總兵兢兢業業並無過錯,卻冒然替換必亂軍心!”
程國祥也讚同道:“正是,薊門有我大明精銳數萬,豈可交予一二十歲小子手中!”
薛國觀反駁道:“論功不問年齡出身,陛下登基之時也僅十七歲,卻奮發有為,使我大明有中興之望。”
“這……”周延儒和程國祥頓時一陣語塞。
周延儒仍想想說道:“然現在各路總兵要麼在遼東前線,或在湖廣四川剿匪,都身係國朝安危斷不可輕換啊。”
這時成國公朱純臣顫顫巍巍的挪出列,鞠了一身緩緩說道:“陛下,老臣聽聞,當年京師曾設有團營,後有外四家軍入衛,皆為精兵,隻是到嘉靖先帝時再盡數廢除。如今不如仿團營外四家軍例,在京師設立新營,陛下認為如何?”
崇禎聽到這話,頓時眼前一亮,拍案說道:“好!老國公所言甚善!”
成國公朱純臣掌管京城九門禁軍,周延儒也不好直接否決,隻好又說道:“陛下,國公,籌備京師團營不是不可,隻是現在錦州邊事吃緊,內地也在用兵,朝廷從哪裏抽調兵馬來組建團營?還有糧餉軍械,前線尚且不夠,根本無法供給新團營。”
朱純臣又緩緩說道:“陛下,老臣以為糧餉之事可再想辦法,今日當先行議定對李睿等人封賞事宜,拖得久了,難免會寒了功臣的心啊。”
崇禎十四年五月九日,經過了激烈的廷議之後,朝廷正式下詔,庶民李睿因洛陽、開封之功擢升鎮國將軍、左護軍,掛兵部右侍郎銜,新軍練兵使,職同總兵官。另賜李睿尚方寶劍,至宣府全權開鎮練兵。
李信、崔鶯鶯、李世皆加封新軍副將,授昭勇將軍,協助李睿編練新軍。
最讓人詫異的是,聖旨明言,朝廷將不向新軍撥發一兵一餉,全須李睿等人自籌。
早朝時議定了封賞,中午散朝之後聖旨便經內閣下發給了李睿等人。
李睿四人在驛館跪拜接了旨,領過了官袍鎧甲還有禦賜的尚方寶劍,穿戴整齊後便想按禮進宮謝恩,不想那來傳旨的太監正是王承恩,卻攔住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