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毛發,竟然會自己在皮膚下編織圖案.....
一股毛骨悚然的念頭,從我的心裏遏製不住的瘋狂滋生。
苗倩倩低聲說:“其實根本不是脫毛,那些毛發沒有掉.是那些毛發,自己在皮囊下編織成了圖案。”
我麵容麵色一沉,“一說到這種情況,讓我想起了一種刺青古法——割刺法,真是匪夷所思,這嚴格意義上來說,屬於傳統刺青中,割刺法的一種。”
毛發在皮囊下,編織成了圖案....
就像是繡花,在皮膚下,自己編織成毛線衣一樣。
刺青,現在普遍起來的電動刺青機器,還有我這種傳統刺青,其實都是屬於同一種刺青方式,我們業內的話來說,名字叫點刺法。
即是用針沾墨,以點刺的方式紮入皮膚。
點刺法,割刺法,烙鐵法,這是刺青中最常見的三種刺青手法。
先說鐵烙法,謝必安一脈的桃花烙,就是走的鐵烙古法的路線。
而點刺法,割刺法,都是用針,隻不過是用針的方式不同。
現在,詳細說說什麼叫割刺法。
割刺法,普遍見於三朝五代,早已經幾乎消聲滅跡。
這是在唐宋就開始淘汰的刺青手法,宋朝普遍興起了烙鐵法,那個時代的鐵烙刺青,屬於江湖好漢,以及官府給犯人的標誌。
用最容易理解的方式來說,割刺法是古人用魚刺,骨刺,這種類針形的東西,不是我們點著刺,而是斜著針捅入人的皮膚下,形成一根通道。
然後,多次斜著針捅入皮膚,形成無數交彙的通道,然後趁著傷口還未愈合,把有顏色的墨料,倒在皮膚上。
那些墨料,會順著捅出的四麵八方通道,慢慢滲入皮膚裏,等傷口愈合了,墨料在“通道”上沉澱,等傷口愈合,就會形成刺青圖案。
這就是被淘汰的割刺法。
而眼前這種,嚴格意義上,屬於是割刺法的一種變種——穿線割刺法。
也是用骨針,紮出一根根通道,隻不過那骨針背後穿著一根線,那個線是特質的,柔軟有色蠶絲線,在烈酒中消毒,就像是人在縫衣服一樣,穿入穿出,把線剪斷留在人皮下,形成刺青。
“還有這種刺青方式?”苗倩倩麵色一白。
“能沒有嗎?用你的屁股想一想,就能猜到有了,有古人在布匹上縫針做衣服,就沒有古人在活人皮下縫針嗎?”
我搖了搖頭,“其實這種刺青,是最古老的一種割刺法,感染性很大,很容易致死,優點也有,大部分的刺青久了,都會圖案擴散,泛起暗青色,才是刺青,這種穿線割刺法卻沒有這個毛病,顏色純粹,圖案鮮明,因為皮膚下的蠶線,是不會褪色的。”
“那麼說”苗倩倩沉吟道:“這個張影妹子,屬於天然的割刺法,她的穿針引線,不是來自外麵,而是把自己的毛發,當成了針線.小遊哥,你覺得這個事情,能看出什麼門道嗎?”
“說不上來。”
我搖了搖頭,說:“我有些不太懂,人的毛發,為什麼不向外生長,而是在皮膚下,像是割刺法一樣,橫向生長。”
“得問問專業的。”
苗倩倩說。
要說遇到這種醫學類的難題,我們這邊認識的朋友有兩位,心理醫生沫小兮,眼科醫生許桃夭。
許桃夭,現在也算是入了我們陰行嘛。
我估計她這個時間裏,還是在研究著自己的眼珠,到處伸出來亂晃,我就給她打了一個電話,問她這是屬於什麼一個情況。
許桃夭說:“很常見啊,脫毛方法的不對勁,就容易導致一種很惡心的現象,毛發在皮下斜著生長,甚至腿毛還會在皮膚下打卷兒,這種情況,一般屬於用那種貼紙,物理性撕毛的情況比較多見,撕的方向不對,容易導致毛囊破損,愈合傷口封閉毛囊孔,新長出的隻能橫向生長。”
許桃夭說,這種情況其實說大也大,說小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