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也懂計劃生育
閑趣
坦桑尼亞塞倫蓋蒂國家公園裏的獅子數量,每隔十年左右就會有一次20%到50%的大幅增減。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等機構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通過實驗揭開了這個謎團:獅子可根據撫養子女和狩獵的實際需要來控製獅群的規模。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對多個獅群進行跟蹤研究,並分析這一地區36年來的獅子出生記錄。研究發現,獅子的捕食對象牛羚等動物的數量,從上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持續增加,自20世紀70年代後期以來,除1994年受到大幹旱的影響外基本持平。
獅子的數量在1966年到1972年期間基本平穩,1973年從大約70隻激增到約100隻。此後數量保持穩定,1983年又激增到近130隻。1994年因為疾病的流行減少到約90隻,但1999年又恢複到130隻左右。研究者據此認為,捕食者的數量並不像傳統理論認為的是隨著食物數量的增加而平穩增加。生態係統中動物的數量和食物的多少,不僅是簡單的對應關係,也會被群體這一社會性形態所左右。該報告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科學家普遍認為,此項研究將有助於更好地了解食肉動物與被捕獵的動物數量之間的關係。
在爭取最大的生存利益時,獅子們不惜殘害同類。當獅群規模很大時,食物分配相對就少些,總會發生內部殺戮,然而,當獅群縮減到一定數量,食物的爭奪沒那麼激烈,而且獅群規模縮減也降低它們抵禦其他獅群的力量時,它們便會停止內鬥,開始一致對外了。
這正是自然界生生不息的規律使然,獅群捕食和撫養子女的基本數量,需要一個最合適的規模,對此,獅群在不斷進行自我調整,這也是獅子數量急劇波動的原因所在。這個合適的規模很難用一個具體的理論數據來說明,因為自然界瞬息萬變,隻能說每隻獅子每天分得的食物最多的就是最好的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