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不甘於平凡生活(1 / 1)

我不甘於平凡生活

成長

他出生於墨西哥城,上幼兒園那年跟隨父母到電影院看了人生中的第一場電影。在回家的路上,他對如何拍電影方麵的知識問個不停,父母問他是不是也想拍電影?他茫然地回答:“這該怎樣拍啊?”

雖說年幼的他對於如何拍電影一竅不通,但他已經把這當作夢想,深埋在自己的內心深處。別的玩伴經常一起到外麵玩耍,而他卻不喜歡,自顧自拿著爸爸給他買的玩具相機把玩,還常常裝作照相的樣子對著東西拍照。父母每每看到這樣的情景,都被他那一本正經的樣子惹得哈哈大笑。而他卻說:“不許笑話我,我長大了也要當導演拍電影。”他的父親見他對電影如此熱愛,就說:“好,等你再長大一些,我就買個真的相機讓你拍照。”

12歲生日那年,他終於如願得到一部照相機,從此開始拍攝見到的一切,並將作品向每個人展示。這讓當時癡迷電子遊戲的同齡人驚奇不已,他的作品常常得到大家的誇讚,這更堅定了他成為導演的夢想。由於他對電影的酷愛,看的電影自然不少,可他的這一另類愛好卻讓他的朋友很少。有時,他對母親說去朋友家,而實際是去電影院。他覺得,要想拍出好的作品,必須多看電影才行。於是,隻要一有機會,他就拿著父母給的零花錢到電影院看電影,甚至離家很遠的兩家攝影棚也不放過。

中學畢業之後,他希望去學電影,但母親不讚成他的理想。他的母親認為:拍電影是個冷門職業,況且電影院放映的電影隻占所拍電影中很小的比例,太多電影隻能默默無聞,這是出力不討好的工作。他不想惹母親生氣,於是上午學習哲學,下午再偷偷學習電影。由於經常不務正業,他多次被學校警告處分,母親為此傷透了心。

一次,他同朋友一起拍攝一部英語短片,結果被學校老師發現了。這一次,他沒有那麼幸運,盡管他的母親再三向校長求情,但被惹惱的校長還是把他開除。離開學校後,無奈,他開始在博物館工作來養家糊口。

不久,他在學習電影時認識的朋友邀請他加盟影片《las Palabras》的幕後團隊,這讓對自己的夢想快要絕望的他重新看到曙光。然而他的母親仍然反對,覺得他守著好好的工作不做,卻去幹這些浪費青春的事情,實在是愚蠢之極。而他卻不這麼想,他認為隻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有成功的一天。

有了這次投身影壇的契機,他更加賣力學習電影知識,他反複欣賞一些知名導演拍攝的電影,並從中找出值得學習的地方,隻要有空,他還會通過網絡和書籍學習電影方麵的知識。從剛開始的準備,到中間的拍攝,再到後期的製作,就這樣一遍遍地看,一次次地揣摩。每天,他都要學習10到12個小時,為了保持頭腦的清醒,他會一遍遍洗涼水澡,有時不小心感冒了,他仍然堅持著。

對夢想的不懈追求,讓他在電影的天空中越飛越高,2004年,他接拍的《哈利·波特3:阿茲卡班的囚徒》,不僅創下自己職業生涯中最高的票房紀錄,也讓他聲名大噪。2006年,他導演了頗受好評的《人類之子》,獲得奧斯卡三項大獎提名……

他,就是前不久憑借又一力作《地心引力》而摘得第86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阿方索·卡隆。

有記者問他成功的秘訣,他淡淡一笑說:“哪兒有什麼秘訣,是夢想給了我騰飛的翅膀。你知道嗎?雕鷹之所以殘忍地折斷幼鷹翅膀的大部分骨骼,隻是為了幼鷹以後能更好地在廣袤的天空中自由翱翔。而我們要想放飛夢想的翅膀,就隻有忍著劇痛不停地展翅飛翔,才能讓自己的翅膀更加強健有力。”

[於明華摘自《科學大觀園》2014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