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衝浪之神(3 / 3)

Q:然後呢?

A:接下來的浪更棒,正好被我趕上了,我贏得了比賽。(大笑)

Q:在巴厘,有個15歲的孩子傑克·羅賓遜參加了比賽,你會像哥哥一樣幫助他麼?

A:我41歲,他15歲,如果我輸了,也沒什麼可怕的……沒人覺得他能贏,看起來他也贏不了任何人,就像尼基·伍茲,他在16歲第一次參賽時排名最後。選手之間不會有什麼幫助。

Q:在巴厘,你有時要在垃圾堆中間衝浪,這變得不可避免麼?

A:(長時間的沉默)我不知道該做些什麼,說些什麼。這讓我感到害怕。巴厘的海和沙灘很惡心,這不是巴厘特有的情況。哪是我見過最髒海?日本,那裏的沙灘根本沒法走,全是垃圾,那是20多年前的事。當時湯姆·卡倫被一家讚助商邀請去衝浪,他也帶上了我。當時的衝浪環境就像是把垃圾箱裏的塑料垃圾倒進老漁網中一樣。

Q:你有過拒絕衝浪的時候麼?

A:沒有過,幾年前法國的海灘也很髒,但現在好多了。

Q:很多垃圾是從西班牙過來的。當時他們把垃圾卸載在海邊,風把它們吹了過來。

A:一年前我就開始籌辦一個基金會用來對抗海洋汙染,但我確實沒有時間把計劃執行到底。另外我還對一些基金會持懷疑態度,我感覺他們變成了雇傭職員的企業。大多數的基金都用於支付職員的工資了。這還不算那些洗錢的行為,據我所知一些抗癌基金會就在做這樣的事情。

Q:但你作為衝浪運動的象征,仍然需要傳遞給大眾信息。

A:大海占據地表麵積的2/3,盡管它的麵積浩瀚無邊,但汙染的陰影依然無處不在,大海變成了巨大的垃圾箱。我們該如何打掃?我在這方麵隻是個學生不是專家。如果有辦法,我願意做一個傳聲機。我們現在談到的隻是可見的汙染……比如我知道加利福尼亞剛剛關閉了一座核電站,因為它泄露了。放射性物質滲入到海裏已有兩年的時間,外界需要時間和壓力才迫使它關閉。福島怎麼樣?我們忘了切爾諾貝利了麼?還有在美國的三裏島核泄漏事件。

Q:那麼你周遊世界,你消耗的能源也不算小吧?

A:植物要想生長必須需要碳。問題在於那些有毒物質的排放。不久前我在尼加拉瓜買了塊地用來種樹,以彌補我消耗的能源。我希望給我出這個主意的人已經種好了樹,而不是又一個騙人的基金會故事。我經常因為無休止的旅行而被別人指責。但我隻是登上了一架無論如何都會從A點飛到B點的飛機,不管我在與不在。那些批評我的人,為了環保騎自行車,可他們知不知道這些自行車是從中國運過來的,自行車的很多原材料是消耗了火電或核能才製成的?我對他們說:如果你們對我如此了解,是因為你們可以通過那些科技產品獲得資訊(電腦、電視、手機),而這些東西都會消耗能源。我並沒有乘坐私人飛機旅行,我也沒有收藏汽車的習慣,也沒有15座別墅。

Q:回到海洋問題,你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海邊度過的,這會讓你有如魚得水的感覺麼?

A:我像魚一樣喜歡在水下呼吸,我最長可以在水下待3分30秒。

Q:你的生活是與大海還是浪潮產生關聯?

A:浪潮。我衝浪的時間多過遊泳。我環球旅行是為了找到大浪而不是大海。

Q:浪潮於你來說是一個工作的工具?

A: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的。如果有人“偷”走了我的大浪,那是不能容忍的。一個浪可以改變我的生活,我的一天、一個月,偷走它,我寧願被人在臉上打一拳。1994年我去蘇門答臘島衝浪,當時幾乎隻有我自己。第二年當我再去的時候有50多人在衝浪,我數了一下有16艘船。這真讓人難以忍受,人太多了。大家享受生活很正常,但不要人太多。(笑)或許出於這個原因,大家才開始準備登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