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圖閉目沉思了一會,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言語,緩緩說道:“修煉,是修行中‘行’的一部分,很多人都會把修行和修煉搞混,它們雖然相近,但是卻完全是兩個部分。
“修煉與修行不同,在於一個‘煉’字。如果說修行是天下文明共有的內化方式,那麼修煉可以說是少部分講求實證的文明所推崇的形式。其中,尤以道教為最傑出的代表。
“要注意一點,‘修煉’的‘煉’,不是‘練習’的‘練’,而是‘煉造’的火字旁的‘煉’,顧名思義,就是煉而為器。
“道祖老子《道德經》第十一章有雲:‘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限製了修行的方向和具體的路徑,以具體的證驗作為嚴格的要求,所求的就是局部的道之用。
“以入靜來講,修行沒有明確的要求,但是修煉有。第一步,能摒除雜念,心念集中,這屬於凝神靜氣。第二步,能做到忘我忘身,這屬於元神初動。第三步,要做到陰陽往複之靜,動中求靜。第四步,做到渾天一體,動靜一如。第五步,做到重入玄牝,綿綿若存。第六步,化身萬千,乃至於無窮,而無可生化,複歸於道。
“而如果結合生活,修煉也比修行要講求實效。比如對水的領悟,可以化作武術中的境界,可以化為兵法中的韜略。”
從體係裏麵混過的池甘民立即總結了出來,對沈圖問道:“也就是說,修煉源於修行,而修行指導如何修煉?”
“也是可以這麼說,”沈圖琢磨了一下,點了點頭,“現在你們已經懂了這裏麵的區別了吧?”
“懂是懂了,但是,沈爺,您還沒說我們該怎麼修行和修煉呢?”
沈圖嗬嗬一笑,指著問這問題的那孩子,“你這是還沒想走就想跑啊,打個比方,現在的你們,在修道一途上,就是還沒有站起來的幼兒,莫說是修煉,連修行的門也沒入啊!”
“那怎麼入門?”
“抄寫經文。”沈圖笑著說道。
“啊?!”一幫孩子真是愣住了,他們想過沈圖會給他們各種答案,例如說禮神,收心,或者說是清修之類的,沒想到居然是他們最為不願意的抄寫經文?
這些孩子中,多是大院裏麵出來,一個個要說是調皮搗蛋,惹禍翻天,一個是個頂個的好手,可要說寫字,尤其是寫毛筆繁體正字,他們可還真是沒怎麼練過。
看到這些孩子們的表情,沈圖哈哈一笑,“你們想的那些,其實都可以從抄寫經文中鍛煉出來,比如說靜心,心不靜,你能抄寫的下來千百字的經文嗎?肯定不能,你甚至連一個字都寫不下去,隻有心靜心平,字自然寫的行雲流水。”
沈圖見他們一個個臉有苦色,不由的又是說道:“你們以為抄寫經文很苦?”
“不是苦,是麻煩……”
沈圖將手中一張符咒遞了過去,是一張喚雷符咒,屬於是五雷正法中一種簡單的符咒,但是書寫起來卻是繁瑣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