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徹底改變了協約國和同盟國的政治版圖,其中作為戰勝國的法國、比利時、意大利、希臘和羅馬尼亞獲得領土作為賠償,並且立即於這些領土上設立新的地方行政區劃以進行有效的管理,而戰敗的德意誌帝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則紛紛宣告瓦解。
另外一方麵在1917年時俄國的布爾什維克黨成功自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奪取了俄羅斯帝國的政權,也讓原本作為參戰國之一的俄羅斯帝國跟著宣告結束。
盡管在戰爭結束後社會開始出現追求和平主義的聲音,許多歐洲國家仍充斥著民族統一主義和複仇主義的民族情節且越來越深化。
特別是德國在簽署《凡爾賽條約》後喪失大量領土、殖民地以及其自身的經濟優勢,使得德國社會對於領土收複以及複仇的思想更趨強化。然而由於《凡爾賽條約》的種種限製,德國仍然失去包括德國自身13%的領土以及所有海外殖民地,過去德國在戰爭期間吞並的他國領土也被迫允許建國,並以戰爭開銷與賠償為由征收巨額賠款。
條約中更進一步限製德國軍事力量的規模以及配備。包括了撤除空軍以及撤銷參謀部。而與此同時俄國內戰漸趨緩和,並且另外成立蘇聯掌管政權。
1918年到1919年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導致德意誌帝國瓦解並由另外建立的民主政府取代,新成立的德國政府後來又被稱作魏瑪共和國。
然而在戰間期的這段時間,剛剛成立的魏瑪共和國便麵臨了國內****與****各自支持者的權力爭奪衝突。
另一方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期,與英國和法國簽署1915年倫敦條約的意大利以獲得領土為條件決定轉而投靠協約國集團,但是意大利的民族主義者不滿在戰爭結束後兩國並沒有遵守領土轉移的承諾,隨後因為這次領土擴展事件反而讓意大利社會爆發衝突。
而從1922年到1925年開始,以本尼托·墨索裏尼為首的法西斯黨成功於意大利獲得執政權力,並且以民族主義與極權主義廢除了原本的代議製民主結構,不斷打壓意大利當地的社會主義、****和自由主義的的活動;同時意大利政府也積極展開許多外交策略,期望能夠將意大利發展成為世界大國之一,而成為“新羅馬帝國”。
德國,柏林的市中心。
在距離國會大廈廣場不遠處的一家啤酒館內,沈圖等到了自己約見的元首。
他個子不高,上嘴唇留著一撮小胡子,穿著黑色的羊毛尼子大衣,衣領高聳著,沒有戴帽子,頭發稀疏,坐下之後,他的眼睛發光的看著沈圖,雙手從大衣兜裏拿出來,放在桌子上,十指緊握,大拇指不停的擺動著,突然,他開口說話,聲音很是壓抑,但是又有些壓抑不住的激昂,他說道:“德意誌需要朋友!現在****和德意誌是完美的夥伴!德意誌珍惜這種難得的友情,我的黨也珍惜這份友情!當你,沈圖先生,一個貴國皇帝陛下身邊重要的人物的到來德國和我約見的時候,我就知道,這個世界最完美的一場合作即將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