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沈圖沒說話,倒是一邊的那半大小子氣的直跺腳,生怕沈圖一拍屁股走人,“你想錢想瘋了你,什麼五十兩,這要人說出去,我們白家村還來不來人了!”
沈圖擺了擺手,從袖中掏出了五塊銀塊,大小看去可不止五十兩,交到了那婦人手中,說道:“這徒弟我要了。”
“可是……”那婦人看著這錢,又看看孩子。
隻見葛長庚跪在自己母親前麵,砰砰砰磕了三個頭,說道:“娘啊,不是孩子不孝,而是這白家沒有兒子的立身之地,我就隨師父去了,您自己保重!”
兩人出了白家門之後,沈圖看著葛長庚問道:“你讀過書?”
“跟私塾的先生學了一點,師傅,我們現在去哪?”
“去大理!”沈圖笑著說道。
“大理在哪?”葛長庚看著沈圖問道。
沈圖哈哈一笑,“你就不用管在哪了,跟著師傅走就是了!”
說完,沈圖走了兩步,見葛長庚並沒有跟上來,便問道:“怎麼?後悔了?”
“沒有!”葛長庚連忙搖了搖頭,他盡管小,可是卻也不傻,知道這師父這樣能隨手掏出五十兩的人,不是自己能夠揣摩的,自己低頭問道,“師傅,您會把我再賣掉嗎?”
“你看師傅像是你叔叔那樣的傻子嗎?”
葛長庚連忙搖頭。
“那還說什麼,跟我走吧!咱們先找個地方過夜,然後為師再給你說其他的事情!”
這去大理的一路上,沈圖並沒有帶著葛長庚禦劍而行,而是兩人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走著去的,沈圖的計劃中,第一步交給葛長庚的,並不是什麼內功心法,而是開眼界!
在過去不像是沈圖的現實世界,可以不出門就知道天下事,之前的人一輩子就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打轉,見過最遠的也就是縣城,甚至是連城門都沒見過,又能有什麼見識?人說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那也是通過看書知道的,不過還有一句話,書上看來終是淺。沒有親眼看過這個世界,光憑著想象,終究是差一些的!
大理,沈圖來過一次,可是卻也是走馬觀花,沒有看的細致,這次來帶著葛長庚,便要彌補一下這個遺憾了。
一步步的走完了大理八府四郡三十七部,親眼看著那些苗族和漢族之間相處,沈圖感覺不是上次仙劍中的匆匆之行可以比擬的,不過也有不是很好的地方,佛教!
佛教在南詔時傳入雲南,至大理時盛行。儒家的教條與佛教的道義幾乎融而為一。儒生無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師僧也都誦讀儒書,有所謂“釋儒”(又稱“儒釋”),而且任用師僧為官。師僧也通過科舉考試取得政治地位。可說大理國是以儒治國,以佛治心,多位國王都曾先後禪位為僧。
當地民俗講究“家無貧富皆有佛堂,少長手不釋念珠。”大理國與南詔被稱為“妙香古國”不僅是因為這時期佛教僧徒眾多,更重要的是佛教的三大體係在這裏都存在,這裏還是雲南境內的佛教支係阿吒力教主要流傳。
沈圖知道大理更多是因為天龍八部中的段譽這個人。
段譽是在北宋徽宗大觀二年(公元1107年),接替其父段正淳為大理國第16代國王,直至南宋高宗紹興十七年(公元1147年)禪位為僧,在位長達39年,是後理國諸王中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死後諡號宣仁皇帝。段譽是個有所作為的君主,他明白與宋朝建立友好關係是立國之本。盡管宋朝與大理國的關係由於宋太祖的“不暇遠略”的方針而有所疏離,然而大理國仍然一直向宋朝稱臣。段譽特別重視加強與宋朝的聯係,入貢大理馬、麝香、牛黃、細氈等土特產,還派幻戲樂人(魔術師)到宋朝表演,深得宋徽宗的禮遇,冊封他為金紫光祿大夫、雲南節度使、大理國王等。
段正興,又名段易長,段正嚴之子。當時大權都由高氏相國把持,先後有高量成、高壽貞、高壽昌等。段正興由於得到相國高量成的支持,在皇位之爭中最終勝出。段正興在位二十四年年禪位為僧,其子段智興繼位。
段智興極其崇佛,“智興奉佛,建興寶寺,君相皆篤信佛教,延僧入內,朝夕焚咒,不理國事”。段智興大修佛寺,建了六十座寺院,大理是小國,消耗不起,國力有所衰落。段智興在位時,加修龍首關、龍尾關,加強羊苴咩都城的防禦。此間,大理國內高氏子弟多次混戰。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沈圖和葛長庚到了大理城內,求見段智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