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別處當作風景,別人把你處當作風景,把你處當作風景的人同時又成了別人眼中的風景。在卞之琳的這首小詩中我看到最多的是別人,別人的好像都好,惟獨缺少了自己,殊不知自己才是最美的風景。
這山望著那山高,好像是一種普遍心理。就拿我們中學生來說吧,首先是追星熱。對於自己喜歡的明星,會看他主演的每一部影片,聽他唱的每一首歌曲,對他的比賽更是一場不缺。不僅如此,還瘋狂地購買明星的畫冊、唱片,收集明星們的一切資料,從生辰星座、身高體重、興趣愛好、服裝的品牌到戀愛情史,如數家珍。他們下課說星,上課也談星,他們極力效仿明星的發型、穿著風格,喜歡星們喜歡的一切,為星哭為星笑,以知星為榮,以不知星為恥,好像活著的所有目的就是為了關注他們所喜歡的星。其次是攀比風,穿要名牌,吃要排場,玩要高檔,從腳跟到發梢什麼都要比,什麼也是別人的好。每天把大量的精力花費在這些羨慕、效仿上,浪費了光陰,蹉跎了歲月,留給自己的隻有一份後悔。追星、攀比二者的共同點,就是都把別人當成自己心中最好的風景,而把自己遺忘在黑暗的角落。忽視自我、喪失自我,不知道自己才是最應該關注的,自己才是最美的風景。
這不由令我想到了胡楊,生於西域,長於大漠,環境惡劣,氣候異常。人間的美妙似乎都與它無緣,它是最應該這山望著那山高的,它是最應該向往江南的草長鶯飛,西湖的淡妝濃抹,洞庭的煙波浩渺……但它沒有,它沒有被外因誘惑,它知道自己、相信自己、堅守自己,它能在零上四十度的烈日中嬌豔,能在零下四十度的嚴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鹽堿,不怕鋪天蓋地的層層黃沙。最終成就了“生下來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的神話。寂靜的沙漠裏,藍天白雲伴著胡楊簇簇黃葉,構成了一幅醉人心魄的畫麵。
這時,老師們的身影浮現在我的腦海,他們為了教育事業,甘守清貧、默默耕耘,麵對各種誘惑、各種壓力、各種欲望毫不動心。“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他們不正是挺立在滾滾紅塵中的一棵棵胡楊嗎?他們不正是憑借自己的勤勞、堅忍、奉獻詮釋了什麼才是最美的風景嗎?
堅守自我,終成美景;迷失自我,苦酒自喝。這就是我看了卞之琳《斷章》後的感受。 (指導教師 武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