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是他們在各個方麵滲透的表現。
1、城市建築
在開埠前,上海的建築完全是中國傳統式的,大多數集中在舊縣城和郊縣城鎮。1843年上海開埠以後,各式西洋建築在外灘拔地而起。近代上海的城市建築的發展正是西方建築史上從文藝複興時期之後期的新古典主義向現代化建築過渡的時期。因此上海的建築風格深受其影響。
外灘的建築,從一開始就不是中國式的,也是當時西方流行的“古典風格”,而是一種在遠東殖民地流行的“買辦風格”。早期的上海曆史作家霍塞在《出賣的上海灘》裏說過:這是一種不東不西的正方形兩層建築,沒有想像力,談不上什麼藝術,但四麵都有騎樓,大窗戶,適應東南亞的氣候,滿足了早期外商的簡單生存要求。
直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外灘的建築才開始按照當時歐美通行式樣和最高標準來設計建築。從這以後上海的建築漸漸地升高:兩層、五層、十層、十七層……也變行越來越富麗堂皇:從歐洲古典式、文藝複興式、中西摻雜式到意大利巴洛克式、仿文藝複興式、仿古典式再到早期的現代式(美國芝加哥學派)和現代國際建築。就這樣上海成了“世界建築博覽會”
上海城市建設發展有一道極其富有特色的建築類型就是氣派豪華的花園洋房住宅。這類建築從初期的簡易洋房到後來的現代派風格建築,集中反映了近代上海的建築。下是其各個時期的建築風格和當時外灘的主要建築。
建築風格風格特征現存代表建築
買辦風格不東不西的正方形兩層建築,磚木結構為主淮海中路原盛宣懷住宅
仿古典式英法古典式磚木結構汾陽路79號原法公董事宅第
鄉村別墅式采用露木架式,“人”字形的屋頂虹橋路原沙遜別墅
西班牙式朝南設敞廊和陽台,適合上海的氣候,造價低紹興路5號和永嘉路389號
北歐挪威式外形凹凸多變,屋頂有高直式尖塔,圍牆上則用中國的黃綠琉璃瓦壓頂,略具中西合摻的風格陝西南路原馬勒住宅
立體式外形追求自由的布局和立體效果銅仁路333號
現代派設計上力圖使建築靈活有動感淮陰路200號原姚家花園
外灘主要建築一覽
建築名建成時間建築風格備注
亞細亞大樓1916仿希臘式建築被譽為外灘第一樓
有利大樓1916文藝複興式建築上海最早的鋼結構建築
上海總會1911古典式建築
日本郵船株式會社1907早期現代式建築
中國通商銀行大樓1897歌特式建築中國人自籌資金開設第一家銀行
輪船招商總局大樓1901早期現代式建築
彙豐銀行大樓1923屬新希臘建築近代上海最豪華的建築,,集仿希臘式,羅馬古典式,文藝複興式等風格於一體
上海海關大樓1927仿希臘式建築歐洲古典主義和文藝複興時期建築的優點
交通銀行1940屬近現代主義風格富有歐洲古典建築風格,頗像具有“東洋倫敦”之稱的東風飯店
華俄道勝銀行1910文藝複興時期風格
台灣銀行1926日本近代西洋建築風格
彙中飯店1906美國風格外灘最老的建築
沙遜大廈1928早期現代式建築
中國銀行大樓1937中國城樓式建築
橫濱正金銀行1924仿希臘式建築
英國領事館1873近似文藝複興式建築風格外灘最早的建築
怡和洋行1926仿希臘式建築被稱為巴洛克式的經典之作
東風飯店1910屬於文藝複興時期的建築外貌既效法美國古典主義,又參照日本帝國大廈,故被稱為“東洋倫敦”
公濟醫院1925現代式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