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讀書萬卷
聖朝建立千年,盤皇雄圖大略,勵精圖治,在聖朝建立之初,罷黜百家,獨尊儒教。千年來聖朝中文治之策大多來至於儒家的典籍。在儒家典籍最重要的當屬兩大聖人的著作,兩大聖人分別是夫子,孟公。兩位聖人所處的時代已經太過久遠,但是他們留下的珍貴典籍依舊被後世一直追捧,學習。並從中提煉出許多精深的教義和治國之道。
《論書》和《孟章》就是兩位聖人留在世間最珍貴的寶藏。
童老先生在一個仆人的攙扶下進了內堂,不求甚解書館中隻留下了子不語一人,子不語說了自己願意一試,並不是他多麼希望讓童老先生出山,而是他看到了不求甚解書館中擺放的許多珍貴典籍,甚至有幾本還是舉世難求的孤本。這讓子不語很是喜出望外,當下便在書館中找了一張桌子坐了下來,安心的讀書。
子不語先拿了一本書,這是夫子的後世弟子所著,但也是極其高深的儒家典籍。子不語看得非常的認真,孜孜不倦,真的可以說是廢寢忘食。不到一個時辰,這本儒家典籍就被子不語看完了,但是子不語心裏卻滿滿的都是疑惑。
子不語發現,自己看得這本書自己居然有很多地方不懂,也就是不解。這是非常難得的事情,要知道,子不語在修行之前看過的書加起來絕對可以堆滿這間書館,可是隨便那一本這書館中的藏書自己卻就看不懂了。雖然疑惑,但是這更加讓子不語興奮了,不懂就意味了可以學習,學習就能得到新的知識。
在聖朝中,武以增壽,文能強命。命是命格,命數,但是命卻是飄渺的存在,就如那與聖朝人連接的命星一般不可捉摸。但不可見不代表不存在,命格體現在人的身上表現出來的就是氣,由於聖朝獨尊儒術,所以博學的大家一般都是一身皓然正氣,鬼神不侵。萬邪不懼。
所以子不語對讀書是沒有絲毫的怨言的,能學到新的知識這是莫大的幸運。子不語並不在乎童老先生說的要在一天之內看完所有的書,子不語更在意的事情的自己能在這些書中學到多少知識,壯大自身。
所以對於不懂的地方,子不語不停的看,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的道理絕對是有效的。在子不語看了第十二遍的時候,子子不語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合上書,子不語感歎,真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妙哉,妙哉。
讀懂了第一本書,子不語將其放回原位,然後又準備開始看第二本書。但是子不語卻發現自己拿起的第二本書是自己已經熟讀了的,放下又拿第三本,可是仍舊是自己讀過的。花了兩個時辰的時間,子不語將所以的書全部搜索了一遍,發現這裏麵大部分書都是自己讀過的。這樣一來,子不語就釋然了,自己在星文讀的書何其之多,在這裏拿起的第一本湊巧的自己沒有讀過的,所以自己就誤以為這裏的書自己都沒有讀過,看來還是自己先入為主了。
整理一下心境,看書對心境的要求極高,如果心浮氣躁看書肯定是沒有效果的,所以子不語要調整自己的心境。
整理出來的書,一共有四十九本,共一百零八冊是自己沒有看過的。估計一下時辰,自己還有差不多九個時辰,如果真的要看完這一百零八冊書,也不是沒有可能。在心裏給自己加了一把油,鼓勵自己,子不語又開始埋頭讀書。這一次子不語更加認真,如果從他的正麵看去就會發現,他的周身已經有了一些若有如無的氣流在湧動,圍繞著他。
隨著子不語讀書越來越多,時間慢慢的接近童老先生規定的時間,子不語周身的氣流越來越濃烈了,如果有大人物在此就會發現,這是書讀萬卷之後才會出現的異象,也是凝聚皓然正氣的第一步。這樣的異象被稱為,聚書香之氣。這樣的人走出去在人群中很容易就能和別的人區分開來,他所擁有的氣質是普通人所不具備的。如果是奸佞宵小看見這樣的人,本能的就會有一種恐懼感,想要與之遠離。能聚書香之氣在頭頂會凝聚一本書,但是這一般的人看不見,隻有那些大人物,修為通玄,或者是大儒才能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