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析江蘇如皋財政國庫集中收付製度改革
財政金融
作者:楊彩蘭
摘要:我國進行國庫集中收付的製度改革,這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公共財政的一種重要措施,它是一種有利於規範財政收支的行為,在源頭上製止和預防了腐敗。但這是一種全新的改革,這種改革在實際運作中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循,需要不斷探索創新。本文現結合如皋財政國庫集中收付製度改革的實踐,對此項改革的成效、其中還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建議等方麵進行深入分析。本文還列出其中改革的現狀以及目前取得的成績、目前還存在的問題以及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江蘇如皋財政改革效果
一、如皋財政實施國庫集中支付製度改革現狀及取得的成效
(一)改革曆程
國庫集中支付改革關注度高、牽涉麵廣。為了改革能夠順利推進,江蘇省如皋市財政局自2006年11月起,按照“先試點、後擴麵”的原則,在如皋市第一高級中學、統計局、房地產監理所、建築工程質量監督站等四家市直單位進行了改革試點。經過七個月的磨合運行,對存在問題不斷研究整改,在此基礎上,於2007年6月成立了“如皋市財政局國庫集中支付中心”,建立國庫單一賬戶體係,將全市市級262家行政事業單位(含社團、協會,其中預算內單位135家)全部納入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範圍,改革全麵鋪開。
成功的改革離不開良好的氛圍。改革初期,部分單位對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知之甚少,甚至片麵地認為是財政部門在集權,導致推進難度較大。為了統一思想,如皋多次召開財政改革會議,並在省、市報刊、電台、網站等相關媒體和網址進行集中宣傳。為了讓大家了解進行國庫集中支付製度的改革,把部門、單位分散支付轉變為國庫集中支付,這隻是在財政資金支付方式上的變革,單位或部門的資金審批權、使用權、開支渠道等全都不發生變化,同時也沒有削弱各部門、單位的財政管理職權。為了引導參與預算的單位轉變觀念,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及時指出和糾正在改革中的各種模糊認識,如果出現利益問題,則進行協調。經過合情合理的宣傳解釋這種途徑,少數單位、部門從不理解、不支持迅速轉變為積極支持、主動參與。
(二)改革效果
規範的政策引導是改革順利推進的關鍵。思想統一以後,改革就在科學規範的政策措施下了。如皋先後研究出台了《如皋市市級財政國庫管理製度改革會計核算暫行辦法》、《市級行政事業單位公務卡結算方式改革實施方案》等文件,對改革的目的、意義、實施辦法、保障措施等作了詳細的闡述,確保改革在科學規範的軌道上順利進行。為保證各單位財務人員能夠盡快熟悉新的政策、新的業務,掌握新的技能,把預算單位的會計人員進行了分批和分期培訓,這大大加快了會計人員在較短時間內熟練掌握新業務的操作,改革的各項政策措施得到了比較好的貫徹執行。
改革在“潤物細無聲”中取得了預期效果。一是增強了預算執行監督力。實行國庫集中支付製度後,把預算的事後監督轉變成事前、事中、事後的全過程監督,並且對支出預算總額的控製改變成對每一筆支出的控製,使得各項支出完全按照預算來執行。今年的1至6月份,支付中心共審核糾正不合規單據 45張,金額95萬元,有效減少了預算執行的隨意性。同時,實行國庫集中支付製度後,能及時掌握財政支出情況,為預算執行分析提供及時、可靠的數據。二是增強了財政資金調控力。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後,所有財政性資金全部納入國庫單一賬戶體係管理。各單位安排的支出,隻有在實際支出行為發生時才辦理支付手續,解決了以前資金撥給預算單位後長期滯留在單位賬上不使用的問題,今年1-6月份,共下達計劃金額33億元,實際發生支出30.11億元,大大提高了政府的統籌調控能力和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增強了源頭防腐約束力。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後,因為單位賬戶上不到實際資金,這就能夠有效地預防單位挪用和截留財政資金。尤其公務卡結算方式的改革,進一步提高了政府支出的透明度,從源頭上遏製和預防腐敗現象的發生,逐步形成了“財政部門管錢不用錢,預算單位用錢不見錢”的財政資金管理新模式。
二、如皋財政國庫集中收付製度改革存在的問題
如皋的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後的五年多來,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在實行過程中同樣存在很多問題,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並亟待解決。
(一)對認識不夠到位
少數單位認為,改革以後每項資金必須按照預算後再支付到具體項目,相比以前用錢不太方便,考慮到部門的利益,一些部門或者單位就對這種改革產生一些抵觸的情緒。極少數單位或部門對本單位(部門)支出的預算性和規劃性不太重視,發生了支出與預算計劃的類、款、項不想對的現象。
(二)支付存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