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何邦維就是不理她,道姑心下起了性子,就是跟著後麵,每當何邦維覺得風景不錯,值得欣賞的時候,她就說,這裏不是最美。
想起爬山時看到的介紹圖,何邦維稍微加快腳步,直奔山頂。
碩大背包於他如無物,這是最近以來的鍛煉成果。
道姑是常年走山路的人,調整呼吸,保持步伐節奏,倒也還跟得上,就是速度一快,她的話就少了,讓何邦維心生滿意。
過遇仙寺,經洗象池,行七裏坡,上接引殿,峨眉金頂已是近在眼前。
不理身後有些氣喘籲籲的道姑,何邦維緊了緊背包的帶子,緩步向前。
世人有語:不到金頂,如同未去峨眉。
這裏海拔三千多米,遠望一派遼闊景象,俯首即見千山萬壑之中升起白雲朵朵,如臨仙境。
何邦維同樣為這景色所震撼,蒼蒼茫茫雲海之中幾令人生疑,此地還是不是人間。
所幸,有人提醒他,這裏還是。
“峨眉金頂的景色不錯,不過有些地方未必弱於它。”略微喘息的聲音從何邦維身後傳來,這個牙尖嘴利的道姑把他從疑惑中拽了回來。
何邦維聽她一路上揪著這事不放,此時見到這裏美景,用詞從“見識不夠”到了“未必弱於”,不禁好奇,終於開口問道:“你說的地方是?”
道姑此刻竟然有點激動,從半山腰一直爬到山頂,這個家夥終於開口說話了,怒道:“我還以為你是啞巴呢!嗬嗬,世人皆道峨眉秀,不知三峨秀峨眉。”說完這句話,她就轉身往另一邊走,在何邦維說話後,她突然失去了較勁的興趣。
三峨?何邦維有點疑惑,莫非還有二峨、四峨?
映一脈山光景色在心,回頭打量金頂上的佛像與宮殿,何邦維微微歎息一聲,果真美景,這一趟來的值了。
背著背包,看其他上來的遊客都拿著相機或手機在拍照,何邦維有點不適,默默讓開其他人的鏡頭,自己欣賞這從未見過的美景。
那個嘮叨利齒的道姑已經自己溜達去玩,何邦維瞥了她一眼,又繼續望著層岩削壁,感歎鬼斧神工。
走了走,換了個角度看雲海,何邦維又聽到道姑聲音隱隱傳來。
“什麼叫俠?武功高強?嗬,錯!隻要具備仁心都是俠。”她不知怎麼了,又和一群遊客拌起嘴,爭論起俠的定義。
聲音不斷傳來,開始那群遊客還能辯駁一會,過了幾分鍾,被道姑站在道德製高點上開始批判。
何邦維搖搖頭,心裏自語一句,怎麼健康長大的。
道姑最後一句定論傳來:“所以,辨明是非是俠,仁心仁義是俠,武功高強不是必須條件。”秀氣的臉龐浮現得意之色,我這是峨眉金頂,舌戰群遊啊。
後麵又有一批旅遊團上來,何邦維靠近聽了聽解說,方才知道這金頂之上有四大奇觀-日出、雲海、佛光、聖燈,頓時心生惋惜,今天隻能看到雲海了。
又在頂上悠遊了一會,時間才隻到中午,需要其他人遊覽一天的山路被他蹭蹭半天就爬了上來。
在看到有些遊客是坐索道下山時,何邦維有點動心,對於這種沒嚐試過的方式,他比較好奇在上麵觀賞是什麼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