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生南國,味道好極了
新奢會
作者:沈嘉祿
本文指涉的紅豆,並非王維筆下令男女情侶死去活來的相思豆,而是咖啡豆。成熟的咖啡豆也是紅的,接近半透明,很甜。
今天,即使與邂逅的美眉麵對麵,喝一杯咖啡也不必裝了。在人類擠作一團紛紛擾擾的這個星球上,超過10億人是以一杯咖啡開始一天生活的,有大約6000萬人完全或部分靠種植、運輸和加工咖啡為生。咖啡已經成為僅次於水的第二大飲料——如果白開水也算飲料的話。
這算什麼話?中國茶不愛聽這種胡說八道。但事實就是如此,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也愛上了咖啡,要麼在星巴克與朋友聊天,要麼在家裏衝一杯速溶咖啡幫助自己進入發呆的最佳狀態。寫字樓裏白領享有的福利之一,就是在午餐後或茶歇時間與咖啡來一次親密接觸。
專家還以八卦精神統計出一個常數,平均每秒有近55000杯雀巢咖啡被飲用。在中國人飲用的速溶咖啡或小壺咖啡裏,絕大多數是雀巢公司的產品。而作為咖啡原料的咖啡豆,有相當一部分並非來自大洋彼岸的南美,而來自中國的“雲之南”。本月初,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在雲南普洱市宣布:正式將普洱命名為中國的“咖啡之都”。
有嘸搞錯啊?普洱是普洱茶的故鄉,茶馬古道的起點之一。為了普洱茶,雲南省政府前幾年頂住眾口沸翻的輿論壓力,活生生地將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小幾年一過,轉眼又成了“咖啡之都”?
“中國咖啡之都”的前世今生
說點曆史吧。早在150年前,法國傳教士進入雲南境內傳教,並來到北回歸線一帶的荒山野嶺裏,從當地政府那裏獲得購地蓋教堂的權利,至今在普洱、景洪(西雙版納)一帶的鄉村還可以看到法國人蓋的教堂,當地信徒用少數民族的語言唱讚美詩的情景也相當穿越。越洋而來的法國傳教士在讚美上帝之餘,也時時想念家鄉和故土風物,於是就在教堂周邊買了十幾畝荒地引種南美咖啡,自炒自磨自飲。這就是雲南與咖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雀巢公司作為最早在農業方麵到我國西南地區投資的跨國企業,於1988年開始重續西方國家與中國的咖啡因緣,1992年啟動了農業技術協助服務項目,鼓勵並指導當地農民種植咖啡,並於1997年開辟了一個總麵積為60公頃的示範農場,還從世界各地收集了30多種咖啡樹進行多年試種,從中選取最適合在雲南種植的品種加以推廣。
雀巢公司選定雲南並不是出於對法國傳教士的緬懷,而是發現這裏屬於亞熱帶山地氣候,海拔在1000米至1300米之間的高山地帶,年降水量1350至1750毫米,赤紅壤,pH值在5-6.5之間,是全球北回歸線附近最適宜種植小粒種咖啡的“黃金地帶”。與此氣候條件相似的地區還有哥倫比亞、巴西等咖啡主產區,在亞洲的其他咖啡主產區是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但現實情況是,自從法國傳教士一去不複返後,這裏幾乎沒人再嚐試種過咖啡,大大辜負了大自然的慷慨饋贈。
此前,普洱的農業作物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就是普洱茶。千萬別以為普洱茶這些年被炒至天價,當地茶農一定富得流油。錯!囤積、炒作普洱茶致富的都是在流通環節呼風喚雨的茶商,茶農的日子還是緊繃繃。過去種玉米的農民,從每畝地裏刨出兩三百元就相當不錯啦,而種咖啡豆的收入可達四五千元,翻了十倍都不止!在雀巢公司設在當地國家糧庫的收購站裏,記者發現當天(1月7日)紐約商品聯交所的咖啡豆報價為每公斤17.74美元,比2007年回落了將近40%,但一個咖農對記者說:傻瓜才會放棄咖啡!2007年少數農民因為天氣原因減產而砍了咖啡樹,現在又買了種子種上了。“咖啡少種三五年,生活落後一大截。”這位幽默的咖農說,並指著在不遠處水塔前等著驗收拿錢的同村一位咖農告訴記者,這位兄弟就因為三心兩意而吃了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