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女子三米板決賽,18歲的高敏代表中國隊出戰,決賽中她最後一個出場,以前七輪積分高於其他所有戰滿八場對手的巨大優勢獲勝,這在奧運會的比賽中,沒有過第二次。

成為對任何挑戰者來說隻能是無限接近,卻永遠無法超越的女王的背後,是肘關節骨裂、耳膜穿孔、肺出血吐血三個月、差點導致右手殘廢的肩傷等各種傷痛和血淚。“到退役之前是不行了,真的跳不動了。我當時肩傷腰傷很重,承受不了每天八個小時的常規訓練。”

身體的傷病還是其次,心靈上的壓力,把當時隻有22歲的高敏壓得喘不過氣。現在回想起來,少年時期的高敏是快樂的。“選擇跳水是因為我喜歡它,好像真的很有天賦,一跳就比別的小孩好,滿足了我的虛榮心。”練得好,受到誇獎,更加積極地去練到更好,漸漸訓練變成最理想的良性循環。在高敏的運動生涯中,被他人認為最辛苦、最不容易的成名前的日子,是她最開心的一段時光。“那時候目標明確,不管周圍什麼樣就是勇往直前,拿冠軍就是我的路,有著猶如新日的積極向上。”

在冠軍被一個個收入囊中,風光無限時,對高敏而言,苦日子真正開始了。“當時在大賽前,我會讓家裏人把窗戶關好,很怕跳砸了有人去砸玻璃。”這樣無法想象的情況,在那個時代,真實的發生過。1988年漢城奧運會體操比賽中,李寧在吊環比賽中將腳掛在了吊環上,跳馬時一跳坐到了地上,全國人民都無法接受“體操王子”的重大失誤,回國後,有一段時間,他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看到前輩所遭受的不公平對待,1988年奧運會後,高敏提出退役。但在那個年代,對外代表中國的高敏,即使自己有些許退縮,也會被推著向前走。“剛開始的思想工作沒行通,就被送去西沙軍訓一個星期。”在這個飯不夠吃,睡不夠喝的地方,有一群戰士,頂著被太陽曬裂的皮膚,守衛著祖國的海域邊疆。“讓我更多的感受到了責任,平時訓練比賽,有一個團隊的人為我付出。”在這時候,高敏唯一能回報的,就是成績。“這是一份壓力,但同時,也是一份幸福。”

太陽高高掛上頭頂的時候,人們總是害怕它落下,相比於超越,鞏固要難得多。“高水平運動員一直保持自己的狀態,是最難的,因為他們承受的壓力更大。”所有嚐到過勝利甜味的人,會想要一直得到。於是,高敏開始一宿宿地做惡夢。“原來的夢就是跳砸了直接掉水裏了,或者砸了被水衝到池子邊上了,場邊的觀眾‘哇’的一聲,而我還沒埋在水裏。”為了克服這樣的夢,她開始在閑暇時候打俄羅斯方塊,這樣一閉眼,就會有滿眼各種模樣的方塊往下掉。“這就是勝利,終於可以不想動作了。”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的三米板跳水,是被譽為“跳水皇後”的高敏跳水曆史的最後一跳。“我還記得那次,在我站在跳板時,觀眾已經開始鼓掌了,我知道他們和我一樣,都在期待這一跳。”走板,沒有任何失誤的騰空躍起,入水的一刹那,一切的情緒都在這一刻釋放。“當我從水裏出來的時候,隻是覺得我這一輩子有交代了,那是一種被解放的感覺。”高敏起身,以一個敬禮,為自己的職業生涯,畫上了完美的句點。領獎台上如釋重負的高敏,失去了往日的微笑,流下了眼淚,這時的淚水成為“跳水皇後”感慨自己跳水生涯喜悲的唯一語言。“那時候覺得自己解脫了,我對得起爸媽,對得起國家了。”

退役後,高敏做了很多事。最初,她把自己關在家裏,不分晝夜的惡補電視劇。之後,留學美國,又出走加拿大。總之,她過上了曾經無數次幻想過的退役後的生活。雖然職業生涯的痛苦多於快樂,但高敏並不後悔自己的選擇。“我對自己的人生很滿意,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國家的窗口。”可以成為運動員,是“跳水女王”一輩子最驕傲的事。

一年前,高敏的願望是回報社會,現在依舊如此:“活著一天就會盡我自己的努力回報一天,這個願望沒有完成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