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集約式生活(2 / 3)

關於社交

提示9:懂得忘記就會感到幸福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最難得的不僅是對友誼和過往的記住,同樣也應該是忘記。無論對於結交尚淺的朋友,還是對相知多年的朋友,忘記與包容對方的缺點與差異,才能長久相處。而忘記生活中的碎片,才會懂得珍惜,獲得更為純粹的友誼。

在與朋友的相處過程中,多去記住對方的優點與好處,就不會刻意計較對方的瑕疵。

提示10:精簡你的朋友

這是一個不缺少朋友的年代,而你需要精簡你的朋友。認識即為朋友的方式讓你的朋友圈子更廣,但可以深交的人並不多。朋友交往如同馬拉鬆長跑,一路淘汰,能夠最終跑到終點的沒有幾個人。及早精簡朋友的數量,可以從數不清的應酬和應付當中解脫自己,你會發現原本忙忙碌碌沒有縫隙的生活,忽然之間就有了充裕的時間。

從虛與委蛇的泛泛之交中,留出充足的時間給自己和真正的朋友,享受清風明朗的友誼。

提示11:難予能予,難舍能舍

在朋友有困難的時候,需要幫助的時候,即便自己有困難,也應該勉力而為。為了朋友,心頭難舍的也可以舍棄。這是自古至今,亙古不變的朋友相處之道,也是這兩個字真正的含義。反之,你同樣可以從朋友處得到相同的待遇。

當你懂得舍棄的時候,你並不是失去,而是收獲了朋友的給予。

提示12:密事相語

朋友相處不僅是事務上的互相幫忙、協助,更重要的是心靈相交,尤其是能夠分享自己心中的秘密。無論是情感之上的困擾,還是人生觀、世界觀的迷茫,朋友之間的分享能夠讓你放下壓力,在心靈與精神上有所啟發與開悟,更為清醒地找到正確的道路。

那些分享心理秘密的朋友,她們的生活與心靈是交織在一起的。

海晨在繁華中擷取純淨

沉浸在青花瓷韻中的海晨,在繁華都市中,構建著屬於自己的空間,摒棄遠處的燈火闌珊,將心,於沉靜中安放,守住心中那一份沉靜。

海晨:“海上青花”品牌創始人暨主設計師,當代陶藝家。

海晨的海上青花品牌專賣店,在上海外灘附近的福州路。那是一座百餘年老式建築,襯著老鬆木青花瓷家具,滿是古樸和淡然的情調,又不乏濃濃的裏弄民居味道。

海晨第一次見到這座老房子,它半圓形的門洞以及鬧中取靜的風格,便讓她喜歡上了——盡管這座房子門前的棕櫚樹,已經成為遊客丟棄垃圾的場所,它的內部也已經是72家房客那樣被分割。她忙跑去旁邊的地產公司,幾經周折租下了房子的一間。在將後來加上的牆體清理以後,老房子露出原本石砌的牆體。海晨還找來很多老木以及上世紀20年代初的圖紙,來修複已經爛掉的拱門結構。經過一個半月的休整,海晨的海上青花專賣店便在這座百年老屋中開業了。如今,海上青花已經從20平米擴展到80平米,海晨也每年不停地在恢複和休整這座老房子。

這份鬧中取靜,也是海晨心中理想家居的必備特征。這大概也緣於她曾生活過的環境。她自幼在上海靜安區的一座老房子長大,房子並不大,後來還陸續住進了其他人。但那時候車很少,也沒有那麼多嘈雜的東西,房子周圍都很安靜。每天放學後,她總會和小朋友們在弄堂裏玩耍。小時候她也會經常回到外公外婆在蘇州的老宅子。這座好幾進的老宅子,離蘇州觀前街不遠,後麵便是蘇州的小橋流水。回憶起那時和表兄弟姐妹一起住在那裏,海晨說就如同度假一般。

2001年,海晨和父母從北京回上海定居。也是用了兩年時間,尋到一處理想的老房子。此房子位於公共租界,是段祺瑞兒子段宏業遺留下來的產業。英式中世紀風格吸引了海晨,而最終良好的光照和通風,以及幹燥的地板讓她決定安家此處。拆了3個月,前後修複了9個月,著實將家人折騰了一番。但在海晨看來,這是完全值得的付出,因為她確信這是一處有趣且能讓她靜下來的住所。

在繁華都市中,尋找一處世外桃源是很難的事。超高的人口密度是無法改變的事實,而唯一可以選擇的便是主動創造屬於自己的桃花源。海晨說她有朋友自己設計了空中花園,也有朋友會選擇有超大陽台的房子,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回到家裏還能擁有一片安靜的天地。

海晨將這份安靜交付給了瓷器。從在工藝美院陶瓷藝術設計係求學,到留校成為老師,再到法國多年的遊學經曆,海晨成為當年那批同學中難得的還堅守陶瓷的人。更為難得的是她回到國內後,改變了自己的作品風格,從純藝術的裝置、觀念藝術作品,轉為設計可以日常使用的作品,也由此誕生了她的原創設計品牌——海上青花。

形於水墨的寫意韻味,是青花的最可貴之處。它是青花料在瓷坯上的濃淡變化,也是藝術家酣暢淋漓的個性創作。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重新研習中國民窯青花中的傳統工藝以及文人繪畫的精髓,海晨所為的正是要把藝術變成中國人自己可以親近的生活之美。把做藝術的心態放到生活中去,是她的事業理念,也是她的生活理念。她說生活中無處不存在美,而陶瓷便是可以點綴生活的藝術之美。它也許是冷門的家具材質,但隻需一兩件點綴,哪怕是在角落裏,就會讓人看一眼過去心就能靜下來。就像海晨在巴黎讀書期間,曾住過的麻雀籠子房間,那是豪華大公寓的頂樓,為傭人準備的房間。房間裏沒有衛生間,隻有12平大小。但從洗手盆到床、書桌,甚至是兩個電磁爐大小的爐灶,都一應俱全。整個房間都十分溫馨,讓海晨晚上回到家中,都會覺得十分舒服,而透過窗戶就能看到燈紅酒綠的夜巴黎。

她的集約式生活智慧

我們的瓷器作品,小到一個筷子架,大到十幾米的屏風,每一道工序都是我們親自純手工製作,每一件作品也都不雷同。我希望用慢工細活的磨練,成就一個真正屬於中國的原創設計奢華品牌。而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舒心家居和生活,同樣需要慢工細活的磨練。

麥小麥回歸有溫度的交往

從一時興起到堅持4年多,她伴隨“愛讀書會”一起成長,以期在紛亂嘈雜的城市裏尋一片淨土,用撞擊心靈的交往來滋補心靈、調理生活。

麥小麥:本名鄭裕敏。作家。現居廣東。著有《發什麼呆》《安徽行知書》《每個女子都該有心計》《輕熟女詞典》。

讓麥小麥感到意外的是,廣州“愛讀書會”居然堅持了4年多,而且非常有意思,她沒有厭煩,大家也很熱情。

她依然記得那一天是2009年11月2日,她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上寫下了《“愛讀書會”章程》。而最初這隻是她和幾位朋友心血來潮成立的一個私人文化沙龍,當她和黃佟佟、姚遠東方、曾敏兒敲定讀書會時,完全沒想到第一次聚會就來了十幾個人,讓十幾平方米的辦公室甚至都集不齊足夠的椅子。

而讀書會帶給她的驚喜還未停止,通過讀書會的方式,她找到了一群誌同道合的人。令她感觸最深的是2010年3月份,在白雲山山莊旅舍的一次活動。那次討論的是顧城的散文集《樹枝的疏忽》,談論書的過程中討論到生死觀、愛情、極端的友情等話題。在旅舍漂亮的會所討論完以後,她們又去了房間繼續討論。深夜的房間裏,幾十個人一起,床上的床上,地上的地上,每個人都談了自己的情感和生活。這種掏心窩的感覺讓所有人的心貼得很近,不單單成為書友,更成為了密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