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時,她不隻是帶了援軍回來,她還自己想到要從兩個地方引援軍回來,當較早前來的援軍開始與敵戰鬥之時,第二批的援軍就現身衝擊敵人的側麵,於是敵人自然敗走。光是一名十三歲的少女居然能夠想到這樣的計策,當時的人自然讚譽她不愧為軍師的子孫。其後,這名少女雖然不知後來如何,但由於荀灌的父親在平安無事地渡過長江之後出仕於再興的晉之朝廷,因此推想荀灌應該也是一起渡過長江南行了才是。
就這樣子,好不容易才統一的天下,又再度進入了分裂的狀態;北方乃是被稱為五胡十六國的時代,由於並不是要做曆史測驗,所以在這兒就不把五胡是哪五胡;而十六國又是哪十六國一一做介紹了。這一陣子,中國為了顧慮少數民族的曆史,連五胡這樣的說法都較為少用,總之,在北方是一直持續著混亂的狀態。而在南方,晉總算是確保了主權,大抵上是合並了三國時代吳與蜀兩國的領域,整個長江流域都在東晉的統一之下。
此時,第三十九位的陶侃出現了。這個人本來就是江南之人,一直待在當地。當東晉隻剩下天下的南半部份,總算是保住了政權的時候,他在當時發生的各個叛亂中與敵人作戰一一獲勝,是對東晉非常有功的人。
也因此,他在晚年一直當到了宰相,也就是背負著國家的人,統率東晉全軍達四十一年之久。他也以人格高尚而出名,因此也沒有什麼特別的逸話,總之,他是不會花無謂的時間與軍費的人就是了。
此外,陶侃這個人,其實也就是有名的陶淵明之曾祖父。
東晉在總算獲得了和平之後,就繼續發揚著所謂的六朝文化。六朝指的乃是在江南定都之王朝的總稱,包括有吳、東晉、以及宋、齊、梁、陳。在此開出了文化之花朵,像王羲之也是這時代的人,隻是在這一回中,和文學的方麵比起來,殺伐之事會談得較多就是了。
在東晉獲得了暫時的安定後,自然也會希望能夠恢複北方的故土,這時登場的就是第四十位的祖逖。這個人雖然在中國非常有名,不過在日本應該算是個無名小卒吧!祖逖本來是北方的人,自八王之亂後,看到晉呈現十分糟糕的狀態,年輕的祖逖就準備前往長江以南避難,而帶了數百人一同離開故鄉。然而,後來由於還是希望能夠取回北方自己的故鄉,因此便當上了東晉的武將。雖說如此,但其實還是要靠自己的力量,因此後來還是一直沒有辦法向北回複舊有的領土。
祖逖雖然在向皇帝請求後多少獲得了一些援助,但實際上卻是得集結自己以前的部下組成義勇軍。在集結了約兩千人左右之後,他就往北方出發。首先,必須要渡過長江,在渡河時,他以船的漿擊向水麵,發誓如果自己不能夠回複北方的話,就絕不活著回來,這是中國很有名的故事。而領著兩千義勇軍的他,乘著混亂之際,以其用兵之巧妙,也一次次地獲得了勝利。
在長江之北和黃河以南之間,一直都是持續著混亂的狀態,祖逖便在此活躍,將黃河以南完全替東晉恢複,即使敵人很強,他依然在此施行讓居民得以安心的政治,於穩固了領土之後才歸田。
大致上這是四世紀初的事情。
接下來,在時代推移之中,第四十一位的謝玄就出場了。
要說到謝玄這個人,就有必要先來說一說北方的形勢。總之,這時在北方是亂七八糟的狀態,就要偶而有個英雄名將出現,但也很快就有接下來的人將之打倒,因此混亂持續不止。在中原之地已叫作苻堅的人物,他將北方做了某個程度的統一,這個人也就是前秦的皇帝。之所以會被稱為前秦,就是因為要與另一個叫作後秦的國家相對應的緣故。
這個人是北方的異民族出身,然而非常喜歡中國文化,甚至可說是沉溺其中。像這個人一樣,本來並非中國人,但卻沉溺於中國文化,雖然是別人家的事情,隻不過用到沉溺這兩個字的話,那就非常嚴重了。他不但舍棄了自己的名字,也舍棄了民族的傳統和語言,反而穿上中國的服裝、說著中國話,連漢文都能能自由讀寫,甚至還可以寫出詩來,像這樣子,可不能說隻是沉溺的初期症狀囉。
而這個苻堅,任用一位名叫王猛的人。
王猛為漢人,也是南方的人。為東晉的重臣桓溫所發掘,希望他能夠成為部下,然而卻為所拒。當桓溫來訪時,王猛竟一麵捉著自己衣服上的虱子一麵應對的故事尤為有名。這個人在前往北方之後,最後出仕於苻堅。這個王猛在中國也十分有名,以地方政權的宰相之姿,而有著與諸葛孔明並稱的名聲,非常了不起。
王猛受到苻堅的請托,大概也是因為氣味相投的緣故吧!在當上宰相之後,於政治和軍事等方麵所進行的製度整飭得了相當的成功。由於他自己也曾率軍獲得勝利,因此將他列人名將傳中其實也無不可,但畢竟其在政治上的業績較大。尤其是前秦的首都建於長安,他將自長安通往天下的道路加以整備,全部都辟為林蔭大道,因此無論是在交通的便利,以及治安的方麵上都非常良好,使得前秦幾乎將整個北方完全統一。
就這樣,王猛就成了五胡十六國時代最偉大的政治家。
這個叫做苻堅的人,其實有些地方非常具有理想主義,他也不殺降伏的敵人。本來他雖然並不是中國人,但心中卻燃燒著非得將全中國統一不可的理想。王猛一直勸他理想和現實乃是不相同的,還留下了千萬不能夠逞強征服南方的東晉之遺言而亡。
可隻惜,符堅急於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他無視於王猛的遺言,率了號稱百萬的大軍準備渡過長江。如此一來,自然造成東晉極大的騷動,而在此迎擊符堅之大軍的,就是第四十一位的謝玄。
謝玄這個人乃是謝安的甥侄,至於謝安,則是被稱為支撐東晉的名宰相。在此,謝安命甥侄輩的謝玄出軍迎擊,然而謝玄的軍隊隻有六萬而已,因此,到底要怎樣才能夠與之對抗呢?謝玄雖向叔父抗議,但就是無法逃過,於是他隻好召集部下,以必死的覺悟想辦法與百萬大軍對決。
接下來,就發生了有名的淝水之戰,由於是百萬對六萬的戰爭,不管怎麼想都是百萬那一方將會獲勝,然而最後的結果卻不是這樣。
謝玄這一邊總之就是隻有六萬,雖然以必死的覺悟挑起了戰鬥,然而對上的卻是有百萬大軍的苻堅,大家也認為必定是會失敗的。
這時符堅所定下的作戰計劃,乃是故意假裝失敗,然後誘敵以包圍進行完全擊滅的戰術。隻不過,這對百萬的大軍來說,實在是很難徹底連通實行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