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周培圓:讓校園文化讚美生命(1 / 2)

周培圓:讓校園文化讚美生命

文化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校園是師生長期學習、工作、生活的地方,置身於優美的校園,自然讓人賞心悅目,身心愉悅,陶冶高尚情操,塑造儒雅氣質。

我們經常能聽到“辦學理念是一所學校的靈魂,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學校”之類的話,這充分說明了校園文化建設的第一步,應該是麵向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提出適合本校特點的核心辦學理念。要做一名合格的校長,首先要把創新特色教育理念同理清學校發展思路結合起來。

崇仁尚智

現代文明教育下的桃花源

武漢市第十一崇仁初級中學武萬忠校長曾在為《中國教育報》的撰文中提出一個觀點:學校的特質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理念。校園文化缺失的學校是不完整的學校,不完整的學校是難以走向高端的。辦學理念迷失的教育是低層次的教育,低層次的教育是難以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的。十一崇仁初中於2013年6月13日正式開設“崇仁尚智”文化講堂,目的就是研究、論證、豐富、創新學校的辦學思想,從而構建學校的主體精神,形成全體師生的共同願景,用以指導教育實踐,謀劃學校的優質發展。此前,有的學校提出過“崇仁”的辦學理念,也有學校提出過“尚智”的辦學思想,2013年以來,十一崇仁初中將“崇仁尚智”作為一個整體概念並提煉完整的辦學思想,據查悉,這在國內尚屬首次。暢銷本土多年的財經小說《水煮三國》作者成君憶曾走上講堂,麵對數百名中學生簡明扼要地剖析講解了“崇仁尚智”的教育主張。成君憶提出,要真正理解崇仁尚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他看來,真正的智慧就是懂得仁愛。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道理,一千個學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孔子。不同的價值觀決定了人們對孔子和仁智的不同理解。教育的本質是什麼?不是向孩子們灌輸那些不容置疑的標準答案,而是幫助他們了解真相。如果不了解真相,那麼所有的一切都是自作聰明和妄想。成老師在講堂的最後送給同學們三句話。第一句話:單純意味著完整,複雜意味著破碎。第二句話:在破碎的心靈裏沒有真相。第三句話:教育的本質,不是洗腦,不是催眠,而是幫助學生們找到真相,學生們自己會在真相中找到仁和智的真義。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一個學校,隻有文化體現出比物質和資本更強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偉大的文明進步,隻有教育發展體現出文化的品格,才能邁向更高的發展階段。在教育發展的曆史進程當中,隻有把校園文化建設與辦學高度融合起來,用文化理念對教育資源實施戰略性和整體性的計劃與安排,實現學校文化的物質形態和觀念形態的統一協調,辦學才能擴大競爭力,提升教育附加值,增強全體師生幸福感,我們的教育才能真正融入生活,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博學尚行 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這是位於漢口西部公辦初中校園的公共圖書角,這裏很簡陋,但圖書供閱的方式卻很靈活以及頗具特色。通過下麵的介紹,大家知道這圖書漂流角有著讓人敬仰的地方。

初看這圖書漂流角,真的很另類,清涼的地麵,零散的燈光,除了幾個造形別致,做工還算精致的木質書架,還有一張個性的大方課桌。光看這些,也許很不起眼,但是通過專用戶外木特別訂製的兩條公園長凳置入其中,結合四初尚行教育辦學特色,以“博學尚行,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為辦學理念,變“校園強製管理”為“學生自主運營”,卻釋放出莘莘學子求學翅膀賴以飛翔的新鮮空氣,濃濃的博學情,透著沁人的尚行義。博學尚行圖書漂流的宗旨是分享、信任、傳播。這就是武漢市第四初級中學為創建特色校的首創工程博學尚行圖書漂流角,以小成本打造的靈動閱覽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