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敬業要有創新觀念(1 / 1)

敬業要有創新觀念

卷首語

作者:宛詩平

在黨的十八大提出的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敬業”是對公民職業行為準則的價值評價,要求公民忠於職守,克己奉公,服務人民,服務社會,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職業精神。對於多數人來講,一談起敬業,他們的心目中立馬就會浮現出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夙夜匪懈、鞠躬盡瘁的各行各業模範人物的形象。不錯,敬業的前提首先應當是勤勉、實幹、忠誠、堅守,但敬業還應有著更加深刻的內涵,比如,尊重規律、勇於創新、講究策略,等等。因為我們所提倡的敬業,是遵循規律、講求科學、注重效率的敬業,而非頭腦發熱、隨心所欲地蠻幹。特別是對於領導幹部來說,強調敬業精神就更應該牢固樹立創新的觀念,時時事事懷著對黨無限忠誠、對人民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正確地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善用科學的方法、創新的思維、巧妙的規劃,抓住規律、審時度勢、因地製宜,以科學的態度紮紮實實幹好工作。如果弄不清這個道理,認為“敬業”就是一個“幹”字,甚至不講方式方法地蠻幹,那就會越幹問題越多,給工作帶來損失。

敬業要有創新觀念,首先要遵循客觀規律。民間有句諺語“劈柴不照紋,累死劈柴人”,說得就是要抓住事物的規律。規律是事物的內在聯係,決定事物發展的趨勢。強調敬業要有創新觀念,就是要求領導幹部要重視揭示客觀事物的規律性,增強認識規律、找準規律、把握規律的能力,提高運用規律的水平,使自身的眼光更高遠一些,視野更開闊一些,措施更紮實一些,在具體工作中切實增強主動性和有效性。

敬業要有創新觀念,還必須學會搶抓機遇。鄧小平同誌講:世上的事都是幹出來的。敢為人先,不是“盲人摸象”,更不是“刻舟求劍”,是敢於想在前,做在實,重在績,利在民。搶抓機遇,在信息化建設速度飛快發展、人才資源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機遇是一項重要的發展資源,是增強競爭力的有效資源。“天予不取,必受其咎;時至不迎,反遭其殃”。誰能抓住機遇就爭取了時間,誰就贏得了發展的主動權;誰喪失了機遇,就喪失了發展的機會。這就要求領導幹部要練就搶抓機遇的本領,提高搶抓機遇的能力,采取一切可行辦法,調動一切有利因素,全力以赴,把搶先的行動迅速轉化為現實的發展成果。

敬業要有創新觀念,關鍵還得投身學習實踐。創新的觀念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不斷學習和勤奮實踐中獲得的。強調敬業精神,切忌一味低頭“拉車”,而不知及時“充電”。為此,領導幹部首先要學習學習再學習,使自己的知識不斷更新、視野不斷開闊、經驗不斷豐富。隻有自己的綜合素質提高了,才會有創新的追求,才會有創新的動力。同時,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麵是向群眾學習。“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我們黨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領導幹部增強創新意識、領導能力,進行有效創新的根本途徑。人民群眾的創造是豐富多彩的,囊括社會實踐的方方麵麵,領導幹部隻有及時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總結這些寶貴經驗,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激發創新的內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