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兄弟裏麵請。”
發現劉有墨站在門口並沒有走進去,葉德森抬手相邀。
“葉大叔稍等片刻。”
劉有墨擺擺手示意稍等一會。
劉有墨站在門口仔細的打量一下整個古屋的格局。
這古屋類似玄神樓,但卻不全是玄神樓的格局,建於明朝時期的玄神樓,底部以木支撐,整個一層屬於敞空的格局,但是這古屋確實封閉的。
古屋有兩層,帶青色琉璃瓦的斜屋麵,但是因為年代久遠,這些屋瓦已經泛出的灰黑色。
屋頂正脊以麒麟雕飾,卻不是皇家的金龍紋案,看樣子應該和古時候官家有關係,卻不是皇室成員。
正脊( 正脊又叫大脊、平脊,位於屋頂前後兩坡相交處,是屋頂最高處的水平屋脊,正脊兩端有吻獸或望獸,中間可以有寶刹等裝飾物)中間有七塔寶刹,示以佛教七層浮屠。
垂脊上以一整根杉木彎曲而成,雕以連片彩雲,雖然色澤以暗,但是其精細的雕工可見當初垂脊的精美。
(垂脊是中國古代屋頂的一種屋脊。在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的建築上自正脊兩端沿著前後坡向下,在攢尖頂中自寶頂至屋簷轉角處。)
戧脊上每一邊各雕兩個稍小的麒麟獸,順戧脊朝向。
(戧脊在有不同方向的承梁板的屋頂中,其兩個斜屋麵交接處所形成的外角。又稱岔脊,是中國古代歇山頂建築自垂脊下端至屋簷部分的屋脊,和垂脊成45度,對垂脊起支戧作用。對廡殿頂自正脊兩端之房簷的屋脊,一說也稱為戧脊,但另一說為垂脊)
斜屋頂屋簷頂上,還有各類的走獸,但是包括之前的麒麟在列,這些裝飾都是額外安裝上去,根據雕飾透露出的顏色看出,這些東西都是以木雕成。
走獸:又稱小獸,屋頂簷角所用裝飾物。根據建築物的體量大小定其使用數量,一般采用單數,太和殿用10個,屬於特例。其排列順序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押魚、狻猊、獬豸、鬥牛、行什,多為有象征意義的傳說中的異獸。
憑著三種屋脊,木屋的構造卻更像明朝的玄鑒樓,但是這古屋格外還有一個抱廈,所以劉有墨判斷這個更接近與玄神樓的格局。
(抱廈:管這樣的建造形式的殿閣叫龜.頭.屋,清代的叫法就是抱廈。 原來在隋唐時期,建築組合上有了較大的發展。在主建築的四麵都可接建,在左右側的稱挾屋,在前後的稱對壘,局部向前後突出的稱龜.頭屋。據說龜頭屋在兩宋曾經風行一時,宋人遊記中常有龜首四出的描述,特別是應用於黃鶴樓、滕王閣等大型風景建築。)
整個兩層建築的古屋,以四周十二根米粗的杉木連成一個整體,劉有墨估計這十二木梁柱並不是全部,光憑這十二根柱子是無法支撐著古屋這麼多年的,房屋內至少應該還有六根同樣的粗細的杉木以做支持,同時以數根較小的杉木作為構造柱起支持連接作用。
古時候相處以粗木頭代替梁柱起支持連接作用的建築師,可謂是天才。
整個建築的精細完美,以及穩固的建築結構讓劉有墨心裏讚歎不已,再以這古屋反觀四周格局的時候,劉有墨微微皺起了眉頭。
房屋四周風水,本以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為貴地,但是這房屋不知為何本應該在這格局正中心的位置有所偏移。
左青龍以流水為示,但是原本的溪流卻有了幹涸,幹涸的距離恰好就是房屋寬度,因為河流的幹涸,原本平整的地麵有些開裂,導致了古屋左側微微的下沉,但是古屋內部的構造連接,硬生生的將房屋連成了一個整體,雖然有些輕微的下沉傾斜,但是並沒有導致房屋開裂,這或許和房屋本身的自重不高,內部承受的重量不多也有關係。
所謂左青龍,右白虎,青龍高白虎,代代成官府青龍起三台,兒孫步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