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學者的研究以曲線圖來記錄這兩個數值,就是父母對孩子的體罰和孩子受體罰後的暴力數值;同時,兒童方麵醫生也都發現,兩年後,這兩個數值變得越來越接近,也就是說體罰值越大,其暴力值也就越大,這些專家稱其為‘劑量關係’或者‘作用關係’。”
“父母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年齡特征、個性特征;年齡特征就是說一定年齡的生理與心理發展水平及特點,比如孩子在幼兒時期特別喜愛遊戲和故事,父母便可以用遊戲、講故事的方法教育孩子,便能取得事半倍的成效;如果一個勁地講大道理,其效果肯定不好。個性特征主是說孩子各自具有的性格特點,如有的孩子性格外向,活潑好動;有的則性格內向,偏於靦腆、安靜等,不能采取一律的教育的方漢。”
“要教育孩子,父母要以自己良好的言行去引導孩子,不管怎麼說,父母與孩子所接觸的時間最久,孩子最經常、最直接、印象最深刻的榜樣可以說就是父母;父母的言談舉止,對於孩子的教育有著潛在化的作用,父母可以通過言傳身教,以自己的言行,給孩子樹立榜樣,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健康成長。”
“當然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有針對性,不能胡子眉毛一起抓,這樣對孩子限製太多、太死了,要注重以德立身,對孩子不隻是從吃、穿、住等方麵關心,最要關注的是思想方麵,隻有抓準孩子的思想問題,教育孩子以德立身,培養孩子對生活的熱情;人呀,最重要的是要有生活熱情,上進心,對於生活充分的熱情、堅忍不拔的上進心,是來自於崇高的思想道德情操,當然這方麵的教育,是不能以成年人的觀點觀察孩子。”
“有些父母以成年人觀點觀察孩子,不理解孩子,把孩子的活潑看成是調皮,限製孩子太死了,教育方法簡單,這樣一來,就會與孩子之間有‘代溝’;這就造成孩子不願意和父母說心理話,這樣一來教育就失去了針對性,所以,父母應該多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最為重要的一方麵,孩子的成長過程錄中,有些差錯是無法挽回的,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比如安全問題、健康問題等等,這些方麵問題,一定不能馬虎,要高度關注,對於孩子一時的成績差、無意當中所做的錯事等,沒有必要太在意。”
“也不是說不能用物質獎勵的,家庭條伯允許的話,物質鼓勵也是一種非常不錯的鼓勵方式,不過,父母給孩子物質鼓勵之時,必須做物質獎勵時,不能事先許願的;我們時常在各種媒體上看到一些父母總愛事先許願:考一百分,給你買一件連衣裙……其實我覺得這樣的做是非常不妥的,父母的獎勵孩子,隻是手段、方法,而不能當成最終的目的;父母給不給,給什麼,就要根據具體情況臨時決定,而事先許願極為容易導致孩子養成與成年人較勁、討價還價的庸俗習慣,這就與我們表揚獎勵孩子的初衷背道而馳了;給予孩子以物質獎勵的同時,一定要伴隨著講清道理,要說清楚為什麼要獎勵孩子,孩子哪些地方有進步,以後還需要做如何做,讓孩子明白自己有什麼長項,奮鬥方向是什麼,讓孩子在獲得物質上的滿足後,精神方麵就會增添新的動力。”
“每個孩子都有著優缺點,父母不能給孩子護短,小孩子的短處往往是越護越短,假如孩子做錯了事情,做為父母就要及時給予批評,給孩子說明為什麼不好,才是最為重要的;要允許孩子犯錯,關鍵是要從犯錯當中吸取做人、做事的道理,不能重複犯錯,在錯中慢慢地長大;要想真正的教育好咱們的孩子,還需要懂得在一定的時候,放飛自己的孩子,這樣,孩子才能夠真正的成長為一個有有的人才,能夠在日益激烈的工作當中,處於領先的位置。”
“父母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讓他們盡情地玩,不要限製太多、過死,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會害了他們;要讓孩子盡量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穿衣服、學著鋪床、疊被、幫著父母幹一些家務活等等,不能怕摔著、碰著、不放心。”
“我以前給你進‘籠子和鳥’的故事,也給朵朵她們講過這個故事,當鳥兒在籠子裏生活,那就是鳥兒的悲哀,應該讓鳥兒回歸大自然,讓鳥在空中飛翔,隻有這樣才是鳥兒的本能所歸。”
“愛玩、會玩是孩子的天性,更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